肥厚性心肌病可能由遗传因素、高血压、心脏负荷过重、内分泌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生活方式调整、定期随访等方式控制病情发展。
约60%病例与MYH7、MYBPC3等基因突变有关,表现为心室肌异常增厚。建议基因检测明确诊断,可选用美托洛尔、维拉帕米等药物改善舒张功能。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导致心肌代偿性肥厚,常伴头晕、胸闷症状。需规范使用氨氯地平、厄贝沙坦等降压药,配合低盐饮食。
运动员或重体力劳动者因持续心脏超负荷工作引发心肌重构。应调整运动强度,必要时服用利尿剂呋塞米减轻心脏前负荷。
肢端肥大症或甲亢患者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异常刺激心肌增生。需治疗原发病,严重梗阻者可考虑室间隔切除术。
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低于5克,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