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可通过病史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进行鉴别,两者在病因、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法上存在显著差异。
慢性肾盂肾炎多由反复尿路感染导致,常见病原体为大肠埃希菌;慢性肾小球肾炎主要与免疫介导的肾小球损伤相关,部分病例与链球菌感染后反应有关。
慢性肾盂肾炎以反复发热、腰痛、尿频尿急为主,尿常规可见白细胞管型;慢性肾小球肾炎典型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及水肿,尿沉渣可见红细胞管型。
肾盂肾炎患者尿培养常阳性,血常规显示中性粒细胞升高;肾小球肾炎患者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可能升高,补体C3水平可能降低。
肾脏超声或CT显示肾盂肾炎患者常有肾盂变形、肾实质瘢痕;肾小球肾炎患者早期肾脏大小正常或增大,晚期可能出现对称性萎缩。
确诊需结合肾活检病理检查,日常应注意控制血压、限制蛋白摄入,定期监测肾功能变化,两类肾炎均需在肾内科医师指导下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