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排出体内寒湿可通过饮食调节、运动排汗、穴位刺激、药物辅助等方式实现。寒湿体质多与贪凉饮冷、久坐少动、环境潮湿、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
适量食用生姜、红豆、薏米、山药等温性利湿食材,避免冰镇饮品及生冷瓜果。寒湿困脾者可遵医嘱使用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丸等中成药。
选择八段锦、快走、瑜伽等适度运动促进排汗,运动后及时擦干避免复感湿邪。关节寒痛者可能伴有风湿痹症,需配合医生进行辨证治疗。
每日按揉足三里、丰隆、阴陵泉等健脾祛湿穴位,或进行艾灸调理。长期寒湿重者可能与肾阳不足有关,表现为畏寒肢冷等症状。
寒湿腹泻可遵医嘱选用藿香正气水、保济丸、午时茶颗粒。女性宫寒痛经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艾附暖宫丸、少腹逐瘀颗粒等药物。
夏季保持居所通风除湿,夜间避免直吹空调,用40℃左右温水泡脚至微微发汗,有助于加速寒湿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