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内流脓等症状,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引起。
耳痛是中耳炎最常见的症状,多为单侧突发性刺痛或钝痛,婴幼儿可能表现为抓耳、哭闹不安。疼痛程度与鼓膜充血肿胀程度相关,部分患者伴随同侧头痛。细菌性中耳炎急性发作时,耳痛可能持续数小时至数天。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布洛芬混悬液等药物控制感染和缓解疼痛。
由于中耳腔积液或鼓膜穿孔,患者可能出现传导性听力减退,表现为听声音沉闷或需要提高音量。儿童可能对呼唤反应迟钝。渗出性中耳炎导致的听力下降多为轻度至中度,慢性中耳炎可能造成持续性听力损伤。治疗包括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引流,严重者需行鼓室成形术。
鼓膜穿孔后可能出现黄色或带血丝的脓性分泌物,量多时可见外耳道潮湿。化脓性中耳炎急性期流脓可能持续数日,慢性者可能反复发作。需用生理盐水清理耳道后,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治疗。禁止自行掏挖耳道。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常见38-39℃发热,儿童可能出现高热惊厥。发热多与感染程度相关,持续超过3天需警惕并发症。治疗需联合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头孢呋辛酯颗粒等退热和抗感染药物,同时补充足够水分。
部分患者描述耳内有嗡嗡声、流水声或闭塞感,与中耳负压、积液有关。症状可能在打哈欠或吞咽时暂时缓解。慢性中耳炎可能伴随持续性耳鸣。治疗可采用鼻腔减充血剂如盐酸赛洛唑啉鼻喷剂改善咽鼓管功能,必要时行鼓膜置管术。
中耳炎患者应避免用力擤鼻、游泳时注意耳部防水,保持鼻腔通畅有助于预防复发。急性期建议进食清淡软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儿童患者需定期复查听力,避免长期积液影响语言发育。如出现剧烈头痛、持续高热或面瘫等症状,提示可能出现颅内并发症,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