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可通过针灸、中草药辅助治疗,但需结合降压药物规范管理。主要干预方式包括针灸降压、中草药调理、西药控制和生活方式调整。
体针取穴太冲、曲池等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耳针刺激降压沟可能帮助短期降压,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每周治疗2-3次。
天麻钩藤饮适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杜仲、夏枯草等单味药可辅助降压,需辨证使用并监测肝肾功能,避免与西药相互作用。
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等是基础治疗,须遵医嘱长期规律服用,中医疗法不能替代降压药物。
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进行快走或游泳等有氧运动,保持BMI低于24,戒烟限酒有助于协同降压。
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变化,中医治疗期间仍需按时服用西药,出现头晕或血压波动超过20mmHg时应及时心血管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