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性心脏病可通过适应环境、药物治疗、氧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病主要由高原缺氧诱发肺动脉高压和心肌损伤引起,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阶梯化治疗。
急性期需立即转移至低海拔地区,慢性期建议长期居住海拔低于2500米区域,避免剧烈运动减轻心脏负荷。
可能与肺动脉收缩、红细胞增多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乙酰唑胺改善氧合,硝苯地平降低肺动脉压,地高辛增强心肌收缩力。
可能与心肌缺氧、肺水肿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需持续低流量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严重者需高压氧舱治疗。
终末期患者可考虑房间隔造口术或肺移植,但需严格评估手术适应症及术后抗排异治疗风险。
日常需监测血氧心率,保持低盐饮食,避免感冒等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衰,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