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在中医称为眩晕、头痛或肝阳上亢,属于眩晕病、头痛病或肝风内动范畴,主要与肝阳上亢、痰湿中阻、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等证型相关。
多因情志失调或肝肾阴虚导致肝阳偏亢,表现为头晕目眩、面红耳赤。治疗以平肝潜阳为主,可选用天麻钩藤颗粒、镇肝熄风汤加减,配合针灸太冲穴。
常因饮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痰湿内生阻滞清阳,症见头重如裹、胸闷呕恶。宜化痰祛湿,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可配合茯苓、泽泻等利湿药材。
多见于久病体弱者,气血不足致脑失所养,症状为眩晕劳累加重、面色苍白。需益气养血,常用归脾汤或八珍汤调理,可配合艾灸足三里。
与年老肾衰或房劳过度相关,表现为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治疗需滋补肾精,方选左归丸或杞菊地黄丸,日常可食用黑芝麻、核桃等补肾食材。
中医治疗高血压强调辨证施治,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避免高盐饮食并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配合西药控制。具体用药需经中医师面诊后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