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通过糖皮质激素治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血小板输注、脾切除手术等方式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通常由自身免疫异常、病毒感染、药物因素、遗传倾向等原因引起。
糖皮质激素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一线治疗药物,可抑制自身抗体对血小板的破坏。常用药物包括泼尼松、地塞米松、甲泼尼龙,需监测血糖及骨密度变化。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能快速提升血小板计数,适用于急性出血或术前准备。治疗可能引起头痛、发热等不良反应,需在医疗机构监护下进行。
血小板计数低于10×10⁹/L或存在活动性出血时需输注血小板,但效果可能因自身抗体存在而受限。输注前应进行血小板配型。
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患者可考虑脾切除术,术后需接种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等疫苗预防感染。手术有效率约60-70%。
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保持均衡饮食并补充富含铁和维生素B12的食物,所有治疗需在血液科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