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的主要区别在于起源部位、心电图特征及临床意义,主要表现为心室异位起搏、心房异位起搏、心电图QRS波形态差异、潜在风险程度差异。
室性早搏起源于心室肌,心电图表现为宽大畸形的QRS波,其前无相关P波,可能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或心肌炎有关,需排查器质性心脏病。
房性早搏起源于心房组织,心电图显示提前出现的P'波伴正常QRS波,常见于情绪紧张、咖啡因摄入或心房结构异常,多数为良性。
室性早搏QRS波时限超过120毫秒且形态异常,房性早搏QRS波通常正常,仅P'波形态改变,这是两者最显著的心电图鉴别点。
频发室性早搏可能进展为室速或室颤,需积极干预;房性早搏较少引起恶性心律失常,但持续存在可能诱发房颤。
建议定期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避免过度劳累和刺激性饮食,症状加重时需心内科专科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