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可通过补液治疗、抗生素治疗、肠道微生态调节、对症治疗等方式治疗。细菌性痢疾通常由志贺菌感染、免疫力低下、饮食不洁、接触传播等原因引起。
轻中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是基础治疗措施。
常用诺氟沙星、环丙沙星、阿奇霉素等抗生素,志贺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酪酸梭菌活菌等益生菌可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减少抗生素相关腹泻。
高热可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腹痛明显可短期使用山莨菪碱解痉,蒙脱石散可辅助保护肠黏膜。
治疗期间建议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辛辣刺激及高纤维食物,症状消失后仍需完成全程抗生素治疗以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