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通常在保守治疗无效、神经功能进行性损害、脊髓受压或严重结构畸形时需考虑手术治疗,主要评估因素包括症状严重程度、影像学表现、生活质量影响及合并症。
规范物理治疗和药物干预3-6个月后症状无改善,疼痛或麻木持续影响日常生活,需评估手术指征。常见保守治疗无效疾病包括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
出现进行性肌力下降、病理反射阳性等明确神经损伤体征,或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异常,提示需手术解除压迫。典型表现为手部精细动作障碍、步态不稳。
MRI显示脊髓明显受压、信号异常或椎管狭窄率超过50%,伴有锥体束征等脊髓损伤表现时,推荐手术干预防止不可逆损伤。常见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
颈椎不稳、椎体滑脱超过3.5毫米或成角大于11度,存在动态压迫风险时需手术稳定。退变性畸形合并椎动脉供血不足者更需积极处理。
术后需配合颈托固定及阶梯式康复训练,避免长时间低头,定期复查评估植骨融合情况。日常注意保持颈椎中立位,睡眠时选择合适高度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