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血凝块可能由凝血功能异常、局部血管损伤、术后护理不当、感染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压迫止血、药物辅助、冷敷、预防感染等方式处理。
患者存在血小板减少或服用抗凝药物时,凝血机制受阻导致血凝块形成延迟。建议术前评估凝血功能,必要时使用氨甲环酸片、维生素K1注射液、凝血酶原复合物等药物改善。
拔牙操作中牙槽窝内较大血管破裂,血液积聚形成血凝块。表现为创面持续渗血,可通过胶原蛋白海绵填塞、肾上腺素棉球压迫、吸收性明胶海绵等局部止血措施处理。
24小时内频繁漱口或吮吸创口导致血凝块脱落。需避免剧烈运动及过热饮食,必要时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西吡氯铵含片、过氧化氢溶液等维持口腔清洁。
细菌侵入牙槽窝引发炎症反应,破坏已形成的血凝块。伴随红肿疼痛症状,可选用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头孢克洛分散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术后24小时避免刷牙漱口,48小时内进食温凉软食,若出现剧烈疼痛或大量出血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