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348次播放 时长02:25
53853次播放 时长02:45
53727次播放 时长03:16
62237次播放 时长02:48
65209次播放 时长03:35
53641次播放 时长02:47
60585次播放 时长02:19
57057次播放 时长01:57
王婷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肾病内科
54837阅读
A:
慢性肾衰竭患者一般每周需进行2-3次血液透析,实际频率受到残余肾功能、并发症、体重增长及透析充分性等因素影响。 残余尿量超过400毫升/天者可适当减少透析次数,需定期监测肌酐清除率和尿量变化。 合并高钾血症或严重水肿时需增加透析频次,通过血钾检测和干体重评估调整方案。 两次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超过干体重5%时需缩短间隔,建议每日称重并限制钠盐摄入。 Kt/V值低于1.2或出现皮肤瘙痒等毒素蓄积症状时,应增加透析时长或频率。 透析期间需严格限制高磷高钾食物摄入,每日饮水量控制在尿量加500毫升以内,建议记录排尿日记配合医生调整方案。1、残余肾功能
2、并发症控制
3、体重增长
4、透析充分性
A: 要减少尽量肾脏缺血 低血压的问题 这些都可以造成我们肾脏的损害 或者是感染这些因素都可能会造成肾功能的损害进一步的加重。
Q: 慢性肾衰竭如何治疗
A:
慢性肾衰竭可通过控制血压、调节饮食、药物治疗、肾脏替代治疗等方式治疗。慢性肾衰竭通常由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炎、多囊肾等原因引起。 高血压是慢性肾衰竭的重要诱因,控制血压有助于延缓肾功能恶化。常用降压药物包括缬沙坦、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等。 低蛋白、低盐、低磷饮食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建议限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等。 针对并发症可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碳酸钙控制高磷血症等药物。 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需考虑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两种主要方式。 慢性肾衰竭患者应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保持适度运动,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1、控制血压
2、调节饮食
3、药物治疗
4、肾脏替代
A:
慢性肾衰竭患者贫血可能由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铁缺乏、慢性炎症、红细胞寿命缩短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和营养干预改善。 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导致骨髓造血功能下降。治疗需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配合铁剂如多糖铁复合物、琥珀酸亚铁,同时监测血红蛋白水平。 饮食摄入不足或透析失血导致铁储备耗竭。需补充铁剂如右旋糖酐铁、硫酸亚铁,配合维生素C促进吸收,严重者可静脉补铁。 尿毒症毒素蓄积引发炎症反应抑制造血。需控制感染源,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尿毒症毒素损伤红细胞膜致溶血。需加强透析充分性,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严重贫血可输注洗涤红细胞。 患者应保证优质蛋白和铁元素摄入,定期监测血常规和铁代谢指标,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缺氧症状。1、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
2、铁缺乏
3、慢性炎症
4、红细胞寿命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