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次播放 时长01:17
80096次播放 时长03:01
78347次播放 时长03:25
68383次播放 时长02:03
74097次播放 时长02:00
86682次播放 时长01:53
70837次播放 时长01:57
99972次播放 时长01:59
李竹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52010阅读
田洪波 山东省立医院 心血管内科
28295阅读
金霞 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 心血管内科
24725阅读
Q: 高血压脑出血有哪些后遗症
A:
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主要包括运动功能障碍、语言障碍、认知功能下降和情绪障碍。后遗症严重程度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治疗时机密切相关。 肢体偏瘫最常见,表现为单侧肌力减退或完全瘫痪,可能与基底节区出血损伤锥体束有关。康复训练结合巴氯芬、替扎尼定等肌松剂可改善症状。 优势半球出血可导致失语症,包括表达型、理解型或混合型。语言康复训练配合尼莫地平、胞磷胆碱等脑保护药物有助于功能恢复。 额叶或丘脑出血易引发记忆力减退、执行功能下降。多奈哌齐、美金刚等胆碱酯酶抑制剂可延缓认知功能恶化。 约三成患者出现抑郁或焦虑,与前额叶边缘系统受损相关。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等抗抑郁药需在精神科医师指导下使用。 建议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循序渐进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定期监测血压并保持情绪稳定,后遗症恢复期通常需要六个月至两年。1、运动障碍
2、语言障碍
3、认知障碍
4、情绪异常
Q: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适应症
A: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适应症主要包括出血量超过30毫升、脑干受压、脑室积血、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等情况。 幕上出血量超过30毫升或小脑出血超过10毫升,血肿占位效应明显,需考虑开颅血肿清除术或微创穿刺引流术。 血肿导致中线移位超过5毫米、环池消失等脑干受压征象时,需紧急行去骨瓣减压术联合血肿清除。 继发脑室铸型或梗阻性脑积水患者,需进行脑室外引流术,必要时联合纤维蛋白溶解剂治疗。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持续下降至8分以下,或出现瞳孔不等大等脑疝前兆表现时需限期手术干预。 术后需严格控制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配合康复训练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定期复查头颅CT评估恢复情况。1、出血量超30毫升
2、脑干受压
3、脑室积血
4、意识障碍加重
Q: 脑出血肺栓塞怎么治疗
A:
脑出血合并肺栓塞的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综合干预,主要措施包括抗凝治疗调整、生命支持、手术干预及康复管理。 对于必须抗凝的肺栓塞患者,需权衡出血风险,可选用低分子肝素过渡后转为新型口服抗凝药,同时密切监测凝血功能。 严重病例需机械通气维持氧合,必要时采用体外膜肺氧合,同时控制颅内压,维持脑灌注压稳定。 脑出血量超过30毫升或脑疝风险者需行血肿清除术,肺栓塞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考虑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病情稳定后早期开展床旁康复训练,包括呼吸锻炼和肢体功能训练,预防深静脉血栓再形成和关节挛缩。 治疗期间需动态评估神经功能和呼吸循环状态,营养支持建议采用低脂高蛋白饮食,逐步恢复活动时需预防跌倒。1. 抗凝策略调整
2. 生命支持治疗
3. 外科干预
4. 康复管理
A:
头部外伤后排除脑出血通常需要观察24-72小时,实际时间受到外伤严重程度、年龄、基础疾病、症状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轻度头皮挫伤或浅表裂伤出血风险较低,通常24小时内无异常症状可初步排除;中重度撞击或高处坠落伤需延长观察至72小时。 儿童颅骨弹性较好但表达能力有限,建议家长持续观察48小时;老年人血管脆性增加,需延长至72小时以上监测。 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出血风险较高,建议72小时内重复进行头颅CT检查;服用抗凝药物者需重点观察意识状态变化。 出现持续头痛、呕吐或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无症状者建议72小时后复查,慢性硬膜下血肿可能在3周后显现。 观察期间避免剧烈活动,保持充足休息,若出现嗜睡、单侧肢体无力等神经系统症状须急诊处理。1、外伤程度
2、年龄因素
3、基础疾病
4、症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