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494次播放 时长02:51
92873次播放 时长01:54
90920次播放 时长01:52
101606次播放 时长01:57
79007次播放 时长01:58
88127次播放 时长01:49
70222次播放 时长01:52
73961次播放 时长01:53
李国胜 辽宁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54269阅读
范存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64508阅读
A:
脑外伤所致硬膜下血肿可通过严密观察、药物保守治疗、钻孔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等方式治疗。硬膜下血肿通常由头部外伤、血管异常、凝血功能障碍、高龄等因素引起。 少量无症状硬膜下血肿可动态复查头颅CT,监测血肿变化。期间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及瞳孔变化。 适用于血肿量中等且症状较轻者。可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氨甲环酸控制出血,呋塞米减轻脑水肿。治疗期间需监测电解质平衡。 针对亚急性或慢性硬膜下血肿,通过颅骨钻孔置管引流血肿液。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需预防感染和复发。 急性大量硬膜下血肿或脑疝形成时需紧急开颅,彻底清除血肿并止血。术后需重症监护,防治脑水肿和颅内感染。 恢复期应保持血压稳定,避免头部再次受伤,遵医嘱定期复查影像学。出现头痛加重、呕吐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1、严密观察
2、药物保守治疗
3、钻孔引流术
4、开颅血肿清除
A:
脑外伤后双侧脑室扩大可能由脑组织萎缩、脑脊液循环障碍、颅内压增高、脑积水等原因引起,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后采取针对性治疗。 外伤导致神经元损伤后可能引发代偿性脑室扩张,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和认知功能下降,可通过神经营养药物如胞磷胆碱、奥拉西坦、吡拉西坦辅助改善。 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室管膜损伤可能阻碍脑脊液回流,伴随头痛和恶心症状,必要时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药物可使用乙酰唑胺减少脑脊液分泌。 外伤后血肿或水肿压迫脑室系统导致扩大,常见剧烈头痛和视乳头水肿,需紧急降颅压治疗,常用甘露醇、呋塞米、高渗盐水等脱水剂。 中脑导水管或第四脑室梗阻引发交通性脑积水,典型表现为步态不稳和尿失禁,严重时需内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药物可选甘油果糖缓解症状。 建议定期复查头颅CT监测脑室变化,保持血压稳定,避免剧烈运动,出现意识障碍或呕吐加重需立即就医。1、脑组织萎缩
2、脑脊液循环障碍
3、颅内压增高
4、脑积水
Q: 脑外伤颅内出血要如何治疗
A:
脑外伤颅内出血可通过止血治疗、降低颅内压、手术清除血肿、康复治疗等方式治疗。脑外伤颅内出血通常由外伤撞击、血管畸形、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急性期需立即控制出血,常用药物包括氨甲环酸、酚磺乙胺、维生素K1,严重者需介入栓塞止血。 使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剂减轻脑水肿,必要时行脑室引流术,密切监测瞳孔和意识变化。 对于血肿量超过30毫升或中线移位者,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或钻孔引流术,术后预防脑血管痉挛。 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高压氧、肢体功能训练及认知康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情绪激动,恢复期定期复查头颅CT评估预后。1、止血治疗
2、降低颅内压
3、手术清除血肿
4、康复治疗
A:
脑外伤引起的复视可通过视觉训练、棱镜矫正、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复视通常由眼外肌损伤、神经麻痹、眼眶骨折、脑干损伤等原因引起。 通过眼球运动协调练习帮助重建双眼视功能,适用于轻度眼肌协调障碍。建议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重复进行聚焦、追踪等训练。 临时佩戴棱镜眼镜可抵消双眼影像偏差,常用于动眼神经麻痹早期。需定期调整棱镜度数直至肌肉功能恢复。 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B1可促进神经修复,糖皮质激素适用于创伤性水肿期。需严格遵医嘱使用泼尼松、地塞米松等药物。 眼肌移位术或眼眶修复术适用于顽固性复视,需在伤后3-6个月评估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包括直肌后退术、眶壁重建术等。 康复期间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神经修复,若出现头痛呕吐需立即复查头颅CT。1、视觉训练
2、棱镜矫正
3、药物治疗
4、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