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38次播放 时长03:40
56755次播放 时长02:25
58807次播放 时长01:40
Q: 如何判断小儿脑积水
A:
小儿脑积水可通过头围异常增大、前囟门膨隆、落日眼征、呕吐嗜睡等症状判断,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 家长需定期测量头围,若增长曲线超过同龄儿童97百分位或每月增长超过2厘米,提示颅压增高可能。 家长需注意前囟门是否饱满隆起或延迟闭合,正常18个月前闭合,脑积水患儿常伴张力增高和搏动减弱。 特征性落日眼征表现为眼球下半部被下眼睑遮盖,可能伴随眼球震颤或斜视,需及时进行眼底检查。 异常哭闹、喂养困难或发育迟缓需警惕,严重者可出现喷射性呕吐、抽搐甚至昏迷等颅高压危象。 发现异常应及时至儿科或神经外科就诊,通过头颅超声、CT或MRI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影响智力发育。1、头围测量
2、前囟门观察
3、眼部症状
4、神经系统表现
Q: 小儿脑积水如何分类
A:
小儿脑积水可分为交通性脑积水、非交通性脑积水、正常压力性脑积水和外部性脑积水四种类型。 脑脊液循环通路无梗阻,但吸收障碍导致脑室系统普遍扩大,常见于蛛网膜颗粒吸收功能障碍或静脉窦压力增高。 脑室系统内存在梗阻导致脑脊液循环受阻,常见病因包括中脑导水管狭窄、第四脑室出口闭塞或肿瘤压迫。 脑室扩大但颅内压正常,典型表现为步态障碍、认知功能下降和尿失禁三联征,多见于老年人但儿童偶发。 蛛网膜下腔异常增宽伴轻度脑室扩大,常见于婴幼儿,多由蛛网膜颗粒发育不成熟导致脑脊液吸收暂时性延迟。 发现患儿头围异常增长或出现呕吐、嗜睡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日常需定期监测头围发育曲线。1、交通性脑积水
2、非交通性脑积水
3、正常压力性脑积水
4、外部性脑积水
Q: 小儿脑积水的病因有哪些
A:
小儿脑积水可能由先天性畸形、颅内出血、感染性疾病、肿瘤压迫等因素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中脑导水管狭窄或脊柱裂等发育异常可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表现为头围异常增大、前囟膨隆,需通过脑室腹腔分流术或神经内镜手术干预。 早产儿脑室内出血是常见诱因,可能与凝血功能障碍或产伤有关,患儿易出现嗜睡、喂养困难,需行脑室外引流并配合维生素K等药物治疗。 化脓性脑膜炎后粘连会阻碍脑脊液吸收,伴随发热、颈强直等症状,需采用头孢曲松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时进行脑脊液分流。 后颅窝肿瘤占位可阻塞脑脊液通路,引发呕吐、共济失调,需通过肿瘤切除术解除压迫,术后配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家长发现婴儿头围增长过快、眼神呆滞等异常时,应及时就医评估,避免延误手术时机影响神经发育,日常需定期监测头围及发育指标。1、先天性畸形
2、颅内出血
3、感染性疾病
4、肿瘤压迫
A: 孩子出现先天性脑积水,是因为颅内脑脊液产生过多或吸收回流障碍形成的,经过了合理的手术,都能帮助孩子好转,1)去除阻塞原因的手术;(2)减少脑脊液分泌的手术;(3)脑脊液分流术。需要结合孩子的情况配合医生治疗。有条件的话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不需要过度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