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黑热病(内脏利什曼病)

黑热病

黑热病概述

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原虫)所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过去流行于长江以北地区。传染源是患者和病犬(癞皮狗),通过白蛉传播。每年5~8月为白蛉活动季节,白蛉吸吮患者的血液时,原虫便进入白蛉体内,发育繁殖成鞭毛体,7天后白蛉再次叮蛟人体时,将鞭毛体注入,即可引起感染。原虫主要寄生在患者的血液、肝、... [详情]
  • 发病部位在哪里?全身
  • 应该挂什么科?普通外科、传染科、中医内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皮肤出血点、脾肿大、丘疹 、浮肿、面色苍白、心悸、精神萎靡、肝肿大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基因诊断、皮肤检查、血液检查、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活检)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所有人群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徐秀亮

Q: 黑热病属于哪类传染病

A:

黑热病属于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白蛉叮咬传播,在我国被列为乙类传染病管理。

1、传播途径

病原体杜氏利什曼原虫通过雌性白蛉叮咬传播,白蛉吸食患者或病犬血液后成为传播媒介。

2、流行特征

具有地域性流行特点,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夏秋季节高发,与白蛉活动周期相关。

3、病原学分类

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属于利什曼病的内脏型。

4、防控等级

按传染病防治法归为乙类传染病,需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部分地区仍存在自然疫源地。

疫区居民应做好防蛉措施,出现长期发热、肝脾肿大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

徐秀亮

Q: 黑热病是什么病

A:

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白蛉叮咬传播,主要症状包括长期发热、肝脾肿大、贫血等。

1、病因

黑热病由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主要通过白蛉叮咬传播,也可通过输血或母婴传播。

2、症状

早期表现为不规则发热、乏力,进展期出现肝脾肿大、贫血,晚期可能出现消瘦、出血倾向等严重症状。

3、诊断

通过骨髓穿刺、淋巴结活检或血清学检查可确诊,典型表现为利什曼原虫检测阳性。

4、治疗

主要使用葡萄糖酸锑钠、两性霉素B等药物治疗,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脾切除手术。

预防黑热病应注意防蛉叮咬,疫区居民应使用蚊帐,避免在黄昏和黎明外出活动,出现长期发热应及时就医检查。

徐秀亮

Q: 黑热病的三大临床表现

A:

黑热病(内脏利什曼病)的三大典型临床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肝脾肿大及全血细胞减少。该病由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主要通过白蛉叮咬传播。

1、发热

患者多表现为持续4周以上的弛张热或间歇热,体温可达39-40℃,常伴有畏寒但无显著寒战。发热期可长达数月,抗生素治疗无效。

2、肝脾肿大

脾脏进行性肿大是特征性表现,严重者脾脏可达盆腔;肝脏呈轻中度肿大,质地偏硬。脾功能亢进可导致血细胞破坏加剧。

3、全血细胞减少

表现为贫血、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的三系降低,与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和脾功能亢进有关,患者出现苍白、出血倾向及易感染等症状。

确诊需通过骨髓穿刺检出利什曼原虫,治疗首选葡萄糖酸锑钠等锑剂,日常需做好防蛉措施,疫区居民应使用蚊帐并保持环境清洁。

徐秀亮

Q: 黑热病的热型表现

A:

黑热病的热型表现主要为长期不规则发热、双峰热、弛张热和间歇热,可能伴随肝脾肿大、贫血等症状。

1、长期不规则发热

体温持续升高但无规律,每日波动幅度较大,可能持续数周至数月,与杜氏利什曼原虫在体内大量繁殖有关。

2、双峰热

24小时内出现两次体温高峰,呈马鞍型曲线,是黑热病的特征性表现之一,常见于疾病进展期。

3、弛张热

体温持续在39℃以上且24小时内波动超过1℃,但不会降至正常水平,多发生在合并细菌感染时。

4、间歇热

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间隔时间相对规律,提示机体免疫系统与病原体处于对抗状态。

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伴随消瘦、乏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确诊后需规范使用葡萄糖酸锑钠等药物治疗,治疗期间需加强营养支持。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