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新生儿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深度

| 1人回答 | 55次阅读

问题描述:
新生儿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深度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文同
张文同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新生儿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深度一般为胸廓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为4厘米。胸外按压是新生儿心肺复苏的重要步骤,需在正确的位置以适当的深度和频率进行,以帮助恢复心脏和肺部的功能。

新生儿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的深度需根据新生儿的体型和胸廓大小进行调整。通常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三分之一,约为4厘米。按压位置应在胸骨下三分之一处,即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1,即每按压3次进行1次人工呼吸。按压时需确保胸廓充分回弹,避免过度用力导致肋骨骨折或内脏损伤。按压过程中应持续监测新生儿的反应和生命体征,如出现自主呼吸或心跳恢复,应立即停止按压并评估情况。

新生儿心肺复苏胸外按压需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操作,确保按压深度和频率的准确性。家长或其他非专业人员遇到新生儿心跳呼吸骤停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尽快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学习基本的新生儿急救知识,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以便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的初步处理措施,为专业救治争取时间。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耳朵烂了流脓水怎么办

耳朵烂了流脓水可通过局部清洁、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抗生素、鼓膜修复术、中耳乳突根治术等方式治疗。耳朵烂了流脓水通常由外耳道炎、中耳炎、鼓膜穿孔、胆脂瘤型中耳炎、外伤感染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洁

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用双氧水轻柔冲洗外耳道,清除脓液和坏死组织。避免使用棉签深入耳道,防止损伤黏膜。冲洗后保持耳道干燥,可配合红外线照射促进创面愈合。若伴有瘙痒或疼痛,可临时使用苯酚甘油滴耳液缓解症状。

2、抗生素滴耳液

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适用于细菌性外耳道炎或中耳炎。使用前需将药液温热至体温,每日滴耳3-4次,每次滴药后保持患耳朝上5分钟。用药期间观察是否出现耳部灼热感等不良反应,避免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用。

3、口服抗生素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适用于伴发热的急性中耳炎。用药需覆盖常见病原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疗程通常7-10天。严重感染可选用左氧氟沙星片,但18岁以下患者禁用喹诺酮类药物。

4、鼓膜修复术

针对慢性鼓膜穿孔导致的反复流脓,采用颞肌筋膜或软骨膜进行修补。术前需控制感染,术后避免用力擤鼻及耳道进水。手术可改善听力并防止细菌经穿孔进入中耳,成功率可达80%以上。

5、中耳乳突根治术

适用于胆脂瘤型中耳炎或乳突骨质破坏者,彻底清除病灶后重建听骨链。术后需定期换药,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部分患者需二期听力重建手术,术后听力可提高15-30分贝。

保持耳部干燥清洁,洗浴时使用防水耳塞避免进水。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避免自行掏耳或使用偏方处理,急性期应卧床休息。若出现头痛、高热或面瘫等并发症表现,需立即就医。规范治疗下多数患者2-4周可痊愈,慢性病变需长期随访防止复发。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