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泌尿外科

血尿淀粉酶是查什么的

| 1人回答 | 67次阅读

问题描述:
血尿淀粉酶是查什么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刘茂静
刘茂静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血尿淀粉酶检查主要用于辅助诊断胰腺疾病和腮腺疾病。血尿淀粉酶检测能够反映胰腺功能状态,有助于判断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等疾病,也可用于腮腺炎等腮腺疾病的辅助诊断。

血尿淀粉酶是胰腺分泌的消化酶,正常情况下仅有少量进入血液和尿液。当胰腺组织受损时,大量淀粉酶释放入血,导致血尿淀粉酶水平升高。急性胰腺炎时,血淀粉酶在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24-48小时达高峰,3-5天逐渐恢复正常。尿淀粉酶升高稍晚于血淀粉酶,但持续时间更长,可达7-10天。慢性胰腺炎患者血尿淀粉酶可能轻度升高或正常,但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查更有诊断价值。腮腺炎时血尿淀粉酶也会升高,但通常伴随腮腺肿痛等典型症状。

血尿淀粉酶检查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女性月经期可能影响结果。检查结果异常时应进一步完善腹部超声、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等检查明确病因。胰腺疾病患者应注意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过量饮酒,出现持续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做彩超膀胱里有沉淀物是怎么回事?

膀胱彩超发现沉淀物可能与尿液浓缩、尿路感染、膀胱结石、膀胱憩室或肿瘤等因素有关。沉淀物通常由结晶、细胞碎片或炎性分泌物构成,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

1. 尿液浓缩

长时间憋尿或饮水不足会导致尿液浓缩,尿液中矿物质析出形成结晶沉淀。这种情况通常无伴随症状,增加饮水量后复查彩超沉淀物可消失。日常需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水分摄入,避免长时间憋尿。

2. 尿路感染

膀胱炎等感染性疾病会导致尿液中白细胞、细菌和脱落上皮细胞增多,形成炎性沉淀物。可能伴有尿频、尿急、排尿疼痛等症状。确诊需进行尿常规和尿培养检查,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或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药物治疗。

3. 膀胱结石

结石碎片或微小结石在膀胱内移动时可能表现为沉淀物,多与代谢异常或尿路梗阻有关。典型症状包括排尿中断、终末血尿等。可通过CT尿路造影明确诊断,较小结石可尝试排石治疗,较大结石需行经尿道膀胱镜碎石术。

4. 膀胱憩室

膀胱壁局部膨出形成的憩室可能导致尿液滞留,继发沉淀物积聚。可能伴随排尿不尽感、反复尿路感染。膀胱造影检查可确诊,无症状者无须特殊处理,反复感染者需考虑憩室切除术。

5. 膀胱肿瘤

肿瘤表面坏死组织脱落或合并出血时,可能在彩超下显示为沉淀物样回声。常见于长期吸烟或接触化学染料的患者,多有无痛性血尿表现。需行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根据分期选择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发现膀胱沉淀物后应避免过度紧张,但需重视定期复查。建议完善尿常规、尿培养及必要时的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前暂忌辛辣刺激食物。存在尿路感染症状时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保持会阴清洁,及时排尿不憋尿。若伴随血尿、消瘦等需尽快就诊泌尿外科进一步评估。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