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0次阅读
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适应症主要包括发病4.5小时内、年龄18-80岁、影像学排除出血且神经功能缺损明确。关键评估要素涉及时间窗、影像学特征、基础疾病及凝血功能。
1、时间窗限制静脉溶栓需在发病4.5小时内完成给药,超时间窗可能导致再灌注损伤风险增加。时间计算以最后正常状态为起点,需结合急诊绿色通道快速评估。
2、影像学评估头颅CT排除颅内出血及大面积低密度灶,必要时完善灌注成像。核心梗死体积超过大脑中动脉供血区1/3者禁忌溶栓。
3、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4-25分,且排除单纯感觉障碍或共济失调。需动态评估症状波动情况。
4、凝血功能国际标准化比值≤1.7,血小板计数≥100×10⁹/L。近期重大手术、消化道出血病史需严格筛查。
符合适应症患者应尽快启动溶栓,同时监测血压及神经功能变化。rt-PA为常用溶栓药物,须在卒中中心规范操作。
放疗后脑水肿一般需要2-8周消退,实际时间受到水肿程度、个体恢复能力、放疗剂量、是否联合药物治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 水肿程度轻度水肿可能在2-4周内自行吸收,中重度水肿需药物干预,恢复时间可能延长至6-8周。
2. 个体差异年轻患者或基础健康状况较好者恢复较快,老年患者或合并慢性病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3. 放疗方案高剂量放疗或全脑放疗引起的水肿持续时间较长,局部小范围放疗后的水肿消退较快。
4. 治疗措施使用甘露醇、地塞米松等脱水药物可加速水肿消退,未规范用药者恢复周期可能延长。
建议定期复查头颅影像学检查,保持低盐饮食并避免剧烈活动,若出现头痛加重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