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颅内压增高时瞳孔通常表现为扩大,但严重脑疝时可能出现一侧瞳孔缩小。颅内压增高可能由脑水肿、脑出血、颅内肿瘤等原因引起,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颅内压增高早期由于动眼神经受刺激,可能出现瞳孔短暂缩小,但临床更常见的是瞳孔扩大。这是因为颅内压持续升高导致动眼神经受压,使支配瞳孔括约肌的副交感神经纤维麻痹。典型表现为一侧瞳孔进行性扩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常伴有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这种情况常见于急性硬膜下血肿、大面积脑梗死等急症。
当发生小脑幕切迹疝时,可能出现特殊的一侧瞳孔缩小伴对侧肢体瘫痪,称为霍纳综合征。这是由于脑干下移牵拉交感神经通路所致,多伴随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等症状。这种情况相对少见,主要见于后颅窝占位性病变或脑干出血等危重情况。
发现瞳孔异常变化应立即就医,医生会通过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病因。治疗包括降低颅内压的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等药物,必要时需进行脑室引流术或去骨瓣减压术。日常需保持头高位休息,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严格记录每日出入水量。
视网膜脱落术后眼压高可能与手术创伤、炎症反应、玻璃体腔填充物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药物控制、体位调整、定期复查等方式干预。术后眼压升高是常见并发症,需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
1、手术创伤
视网膜复位手术中可能对睫状体或房角结构造成机械性刺激,导致房水分泌异常或排出受阻。这类情况多表现为术后1-3天内眼压轻度升高,伴随眼部胀痛、视物模糊。可通过局部使用降眼压滴眼液如布林佐胺滴眼液、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缓解,必要时联合口服乙酰唑胺片。
2、炎症反应
手术操作可能引发葡萄膜炎症反应,炎性渗出物堵塞房水流出通道。患者常见结膜充血、角膜水肿等症状。需加强抗炎治疗,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严重时需球旁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
3、填充物影响
玻璃体腔注入硅油或膨胀气体可能导致前房变浅、房角关闭。硅油过量或乳化可能直接阻塞房水循环,表现为持续眼压升高。需通过前房穿刺或部分硅油取出术处理,气体填充者需保持特定体位促进吸收。
4、激素反应
术后常规使用的糖皮质激素可能诱发敏感患者眼压升高,多在用药2-4周后出现。需逐步减少激素用量,更换为非甾体抗炎药如溴芬酸钠滴眼液,必要时加用贝美前列素滴眼液控制眼压。
5、原有青光眼
术前合并青光眼或高眼压症患者术后更易出现眼压波动。这类患者需延续术前降眼压方案,如继续使用噻吗洛尔滴眼液,并增加监测频率。若视神经损害进展需考虑青光眼滤过手术。
术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咳嗽等增加眼压的行为,保持半卧位休息有助于硅油稳定。饮食宜清淡,限制咖啡因摄入,每日饮水少量多次。严格遵医嘱使用眼药水,注意用药间隔时间。术后1周内每日测量眼压,之后根据情况调整为每周1-2次。若出现持续头痛、恶心呕吐或视力骤降,须立即返院检查。定期复查眼底及视神经状况,长期眼压控制目标需低于21毫米汞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