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9次阅读
尿酸高不一定会导致肾损伤,但长期未控制的尿酸升高可能增加肾脏损害风险。尿酸水平升高可能由嘌呤代谢异常、肾功能减退等因素引起,建议定期监测尿酸并遵医嘱干预。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正常情况下大部分通过肾脏排泄。当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时,血液中尿酸浓度可能升高。短期或轻度尿酸升高通常不会直接损伤肾脏,尤其是一过性升高如饮食因素所致的情况。此时肾脏可通过代偿机制维持功能,多数人无明显症状,部分可能出现尿酸盐结晶沉积引起的关节红肿热痛。
若血尿酸持续超过420μmol/L且未及时干预,尿酸盐可能沉积在肾间质或形成尿酸性肾结石。长期高尿酸状态会诱发慢性尿酸性肾病,表现为夜尿增多、尿比重下降,严重时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时,肾脏损害风险显著增加。少数急性尿酸升高病例可能因大量尿酸盐堵塞肾小管引发急性肾损伤,需紧急医疗处理。
建议尿酸偏高者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排泄,限制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摄入,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尿酸波动。已出现泡沫尿、下肢水肿等症状时需及时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苯溴马隆片、非布司他片等降尿酸药物,避免自行服用可能损害肾脏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