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妇产科

孕妇有腹股沟疝怎么办

| 1人回答 | 85次阅读

问题描述:
孕妇有腹股沟疝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曹广
曹广 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

孕妇腹股沟疝可通过调整体位、使用腹带、控制体重、避免腹压增高活动、必要时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腹股沟疝通常由腹壁薄弱、妊娠子宫压迫、慢性咳嗽、便秘、先天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

1、调整体位

左侧卧位可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降低腹内压力。睡眠时用软枕垫高臀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日常避免突然转身或弯腰动作,坐下时保持背部挺直。若出现包块突出,可尝试平卧后轻推回纳。

2、使用腹带

专用孕妇腹带需覆盖耻骨联合至脐部,松紧以能插入两指为宜。选择透气弹性材质,每日佩戴不超过8小时,餐后1小时及睡前需解除。腹带可分散腹部压力,但需避免过紧影响胎儿血供。使用前应经产科医生评估确认无禁忌。

3、控制体重

每周体重增长控制在0.5公斤内,整个孕期增重不超过12公斤。采用少食多餐模式,每日分5-6次进食,优先选择高膳食纤维的燕麦、西蓝花等。避免高糖高脂食物,饮水量保持1.5-2升。适度进行孕妇瑜伽等低强度运动。

4、避免腹压增高

纠正慢性咳嗽可遵医嘱使用右美沙芬片,便秘者可用乳果糖口服溶液。禁止提重物超过5公斤,打喷嚏时用手扶住腹部。如厕时避免过度用力,可使用脚凳保持膝关节高于髋部。穿着宽松衣物,避免束腰或紧身裤。

5、手术治疗

当发生嵌顿或绞窄时需急诊行疝修补术,孕中期相对安全期可考虑择期手术。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或腹腔镜手术需由产科与外科联合评估。术后需监测胎心,禁用非甾体抗炎药止痛。哺乳期前避免使用可吸收合成补片。

孕妇应记录疝块突出频率与还纳情况,每周测量宫高腹围。每日进行盆底肌训练,如凯格尔运动每次10分钟。出现持续疼痛、呕吐或包块变硬发红时需立即就诊。分娩方式需综合评估疝情与产科指征,阴道分娩时助产士需手法保护疝环部位。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子宫肌层增粗是什么

子宫肌层增粗通常是指子宫肌层厚度异常增加,可能与生理性变化或病理性疾病有关。常见原因有妊娠期子宫增大、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子宫内膜炎等。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通过超声检查或磁共振成像进一步诊断。

1、妊娠期子宫增大

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会导致子宫肌层代偿性增厚,属于正常生理现象。超声检查可见肌层均匀增粗但结构正常,通常伴随停经史和血HCG升高。无须特殊治疗,定期产检监测即可。若出现异常出血或腹痛需排除胎盘早剥等并发症。

2、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组织侵入子宫肌层引起弥漫性增厚,多表现为进行性痛经、经量增多。超声显示肌层回声不均伴栅栏样改变,血清CA125可能轻度升高。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屈螺酮炔雌醇片等药物缓解症状,严重者需考虑子宫切除术。

3、子宫肌瘤

肌层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会导致局部肌层增粗,根据生长位置分为黏膜下、肌壁间和浆膜下肌瘤。常见症状包括月经异常、压迫性尿频。米非司酮片、桂枝茯苓胶囊等药物可控制生长,肌瘤剔除术适用于有生育需求者。

4、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内膜种植在子宫肌层形成腺肌瘤样病变,超声可见肌层囊性回声伴触痛结节。典型症状为性交痛和慢性盆腔痛。地诺孕素片、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等药物可抑制病灶发展,腹腔镜手术能清除局部病变组织。

5、慢性子宫内膜炎

病原体持续感染导致肌层炎性增生,常见于流产或宫腔操作后。表现为下腹坠痛、异常阴道分泌物。需进行病原体培养,甲硝唑阴道泡腾片、多西环素肠溶胶囊等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必要时需行宫腔灌注治疗。

日常应注意避免频繁宫腔操作,经期禁止性生活。保持会阴清洁,每年进行妇科检查。出现月经改变或盆腔疼痛时应及时就诊,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症状。饮食宜清淡,限制高雌激素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改善卵巢功能。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