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0次阅读
透析患者身上痒可通过皮肤保湿、调整透析方案、药物治疗、控制血磷水平、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皮肤瘙痒通常与尿毒症毒素蓄积、钙磷代谢紊乱、皮肤干燥、过敏反应、心理因素等有关。
1、皮肤保湿
透析患者皮肤干燥可能加重瘙痒症状,建议使用无刺激性的保湿乳液或霜剂,如尿素软膏、凡士林等,每日涂抹2-3次。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或沐浴露,洗澡后及时涂抹保湿产品。保持室内湿度适宜,避免空气过于干燥。
2、调整透析方案
透析不充分可能导致毒素蓄积引发瘙痒,医生可能根据患者情况调整透析频率、时间或改用高通量透析器。血液灌流或血液透析滤过等强化清除方式有助于清除中大分子毒素。定期监测尿素清除率、β2微球蛋白等指标评估透析充分性。
3、药物治疗
医生可能开具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缓解过敏反应,或加巴喷丁胶囊调节神经源性瘙痒。严重瘙痒可短期使用弱效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高磷血症患者需规律服用碳酸镧咀嚼片等磷结合剂,将血磷控制在目标范围。
4、控制血磷水平
钙磷代谢紊乱是透析患者瘙痒的常见原因,需严格限制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碳酸饮料的摄入。每日磷摄入量控制在800-1000毫克,同时配合磷结合剂餐中服用。定期检测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异常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心理疏导
长期瘙痒可能导致焦虑抑郁情绪,形成瘙痒-搔抓-加重的恶性循环。可通过正念减压、音乐疗法等缓解心理压力。家属应给予情感支持,避免责备患者频繁搔抓。严重心理困扰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使用抗焦虑药物。
透析患者出现皮肤瘙痒需综合管理,日常注意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摩擦刺激,保持规律透析和用药。记录瘙痒发作时间、部位和诱因有助于医生判断原因。避免过度搔抓导致皮肤破损感染,瘙痒持续不缓解或伴随皮疹、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合理饮食控制水分和电解质摄入,适当进行温和运动改善血液循环。
艾滋病毒在体外水环境中通常存活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数小时。病毒存活时间受水温、酸碱度、有机物含量等因素影响。
艾滋病毒属于脆弱病毒,离开人体后存活能力迅速下降。在常温自来水或游泳池水中,病毒通常1-2小时内失去传染性。37℃恒温水环境中存活时间可能延长至5-6小时,但传染性会随时间递减。含有有机物质的水体可能为病毒提供短暂保护,但也不会超过24小时。病毒在高温水环境中灭活更快,60℃以上水温几分钟内即可使其完全失活。冷冻水环境可能延长病毒存活时间,但解冻后传染性仍会显著降低。
日常接触水体不会传播艾滋病毒,病毒无法通过完整皮肤侵入人体。避免共用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物品,如剃须刀、牙刷等。发生高危行为后72小时内可进行暴露后预防,需尽快就医评估。定期进行艾滋病毒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维持良好免疫系统功能可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