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3次阅读
胃肠型感冒的症状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减退、低热乏力,治疗方法有补液支持、对症用药、饮食调整、预防脱水。
1、恶心呕吐胃部炎症刺激导致反射性呕吐,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盐酸昂丹司琼片、藿香正气水等止吐药物,呕吐剧烈需静脉补液。
2、腹痛腹泻肠道蠕动异常引发痉挛性疼痛,蒙脱石散、消旋卡多曲颗粒、洛哌丁胺胶囊可缓解症状,腹泻超过3天需就医排除感染性肠炎。
3、食欲减退消化功能暂时性抑制,选择米汤、藕粉等低渣流食,少量多餐补充营养,避免油腻及高纤维食物刺激胃肠。
4、低热乏力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反应,体温超过38.5℃可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热,保证休息时间,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
患病期间注意餐具消毒隔离,症状加重或出现血便、持续高热需及时就诊,恢复期逐步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
发烧感冒引发脸肿可通过物理降温、抗感染治疗、抗过敏处理、就医评估等方式缓解。通常由炎症扩散、过敏反应、继发感染、淋巴回流受阻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低热时用温水擦拭腋窝等部位,避免冷刺激加重血管收缩。体温超过38.5摄氏度需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
2、抗感染治疗细菌感染可能引发颌面部蜂窝织炎,表现为红肿热痛。需医生判断后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抗生素,配合血常规检查明确感染类型。
3、抗过敏处理服用感冒药可能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伴随荨麻疹。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停用可疑致敏药物。
4、就医评估持续肿胀伴呼吸困难需排除急性会厌炎等急症。影像学检查可鉴别腮腺炎、淋巴结炎等病因,严重者需静脉用药或切开引流。
发病期间保持半卧位休息,避免挤压肿胀部位。记录体温变化与用药反应,选择流质饮食减少咀嚼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