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4次阅读
新生儿黄疸高可能由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溶血性疾病、肝胆系统异常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皮肤黏膜黄染,可通过光疗、药物治疗、换血疗法等方式干预。
1. 生理性黄疸新生儿胆红素代谢不完善导致,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消退。建议加强喂养促进排便,无须特殊治疗,定期监测胆红素水平。
2. 母乳性黄疸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抑制胆红素代谢所致,黄疸持续2-3周。家长可暂停母乳喂养观察,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茵栀黄口服液、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辅助治疗。
3. 溶血性疾病可能与ABO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等因素有关,表现为出生24小时内迅速加重的黄疸。需紧急进行蓝光照射治疗,严重时采用人血白蛋白、丙种球蛋白等药物干预。
4. 肝胆系统异常胆道闭锁或新生儿肝炎等疾病导致胆汁排泄障碍,常伴陶土色大便。需外科手术或使用熊去氧胆酸片、苯巴比妥片等药物,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及排便情况。
家长应每日在自然光下观察黄疸变化,按需增加喂养频次,若发现黄疸蔓延至四肢或宝宝嗜睡拒奶,须立即就医评估。
小儿肺炎不发烧一直咳嗽可能与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过敏反应、气道高反应性等原因有关,可通过抗感染治疗、抗过敏治疗、止咳化痰等方式缓解。
1、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可能引发肺炎,表现为持续性干咳。建议家长保持室内湿度,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干扰素喷雾剂等抗病毒药物。
2、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常见刺激性咳嗽,多无发热。家长需注意隔离防护,医生可能开具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红霉素肠溶片等大环内酯类药物。
3、过敏反应过敏体质患儿接触尘螨等过敏原可能导致咳嗽,与免疫应答异常有关。建议家长清除过敏原,必要时使用氯雷他定糖浆、孟鲁司特钠咀嚼片。
4、气道高反应性气道敏感性增高可能引发慢性咳嗽,多与炎症介质释放相关。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雾化液、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等控制气道炎症。
患儿咳嗽期间家长应保持环境通风,避免冷空气刺激,适当拍背帮助排痰,若咳嗽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喘息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