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4次阅读
糖尿病饭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应低于7.8毫摩尔/升,具体目标范围受血糖监测频率、个体化治疗方案、饮食结构及并发症情况等因素影响。
1、血糖监测频率初诊或血糖控制不稳定者需每日监测,稳定后可减少频次。指尖血与静脉血检测结果可能存在轻微差异。
2、个体化方案老年患者或合并心血管疾病者目标值可适当放宽,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更严格控制在6.7毫摩尔/升以下。
3、饮食结构高升糖指数食物会显著影响餐后血糖,混合膳食中增加膳食纤维比例有助于延缓糖分吸收。
4、并发症情况已出现微血管病变者需强化控制,肾功能不全患者要注意低血糖风险。动态血糖监测可发现隐匿性高血糖。
建议采用分餐制并配合餐后散步,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以评估长期控制效果。出现持续超标需及时调整降糖方案。
糖尿病严重时空腹血糖升高主要与胰岛素分泌不足、肝脏糖异生增强、黎明现象、苏木杰反应等因素有关。
1、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无法抑制肝糖输出。需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注射液、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等替代治疗。
2、肝脏糖异生增强胰高血糖素等升糖激素异常活跃,促进肝糖原分解。可配合使用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等药物抑制肝糖生成。
3、黎明现象晨间生长激素分泌高峰引起胰岛素抵抗。建议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或调整口服降糖药剂量。
4、苏木杰反应夜间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需减少晚间降糖药物用量,并监测凌晨3点血糖值。
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夜间加餐,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根据血糖波动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