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胃疼、拉肚子、发烧多数由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胃肠型感冒或细菌性痢疾等常见疾病引起,胃癌概率较低但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1. 急性胃肠炎多因饮食不洁或受凉导致,表现为阵发性胃绞痛、水样便,可伴低热。治疗以补液为主,药物可选蒙脱石散、诺氟沙星、口服补液盐。
2. 食物中毒食用变质食物后数小时发病,除消化道症状外可能出现寒战。需及时清除毒素,必要时使用盐酸洛哌丁胺、双歧杆菌活菌制剂。
3. 胃肠型感冒肠道病毒感染常伴随呼吸道症状,发热可达38℃以上。治疗以对症为主,可用藿香正气软胶囊、小檗碱片。
4. 细菌性痢疾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感为特征,需抗生素治疗如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同时补充电解质。
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消瘦、呕血等预警信号,建议尽早就医完善胃镜等检查。日常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刺激食物。
胃疼吃药没有好转可通过调整用药、排查病因、改善生活习惯、就医检查等方式治疗。胃疼通常由药物不对症、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原因引起。
1、调整用药部分胃痛患者自行服用抑酸药可能无效,需在医生指导下更换为铝碳酸镁、枸橼酸铋钾、复方氢氧化铝等胃黏膜保护剂。
2、排查病因慢性胃炎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用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上腹隐痛、餐后饱胀。需进行碳13呼气试验或胃镜检查确诊。
3、改善习惯避免空腹饮酒或进食辛辣刺激食物,规律三餐时间,餐后1小时内不宜平卧。可适当饮用温蜂蜜水缓解胃黏膜刺激。
4、就医检查胃溃疡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使用有关,典型症状为夜间痛、进食后缓解。持续疼痛需胃镜排除恶性病变可能。
建议记录疼痛发作时间与饮食关联性,避免自行更换药物。若出现呕血、黑便、体重下降等症状应立即消化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