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皮肤脓肿和疖子均属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化脓性炎症,主要区别在于病变范围、临床表现及致病菌类型。皮肤脓肿是皮下组织局限性脓液积聚,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疖子是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常见致病菌为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
1、病变范围差异
皮肤脓肿累及更深层皮下组织,形成明显脓腔,直径常超过1厘米,触诊有波动感。疖子病变较表浅,初期为毛囊为中心的硬结,逐渐形成黄色脓头,范围通常小于2厘米。
2、临床表现不同
皮肤脓肿表现为红肿热痛的半球形隆起,表面皮肤发亮,可能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疖子初期为红色疼痛性丘疹,进展期顶端出现黄白色脓栓,破溃后排出脓血混合物,较少引起全身反应。
3、致病菌种类区别
皮肤脓肿90%以上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部分为链球菌或混合感染。疖子主要由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引起,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概率低于皮肤脓肿。
4、并发症风险
皮肤脓肿未及时处理可能引发败血症或坏死性筋膜炎。疖子反复发作可能发展为痈,特殊部位如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疖子挤压后可导致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5、治疗方式选择
皮肤脓肿需穿刺引流联合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氨苄胶囊、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疖子早期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成熟后切开排脓,严重者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
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挤压病灶。皮肤脓肿患者应监测体温变化,疖子反复发作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出现持续高热、疼痛加剧或病灶快速扩散时须立即就医,脓肿直径超过5厘米或伴有免疫缺陷者建议住院治疗。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A和锌有助于皮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