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9次阅读
热射病可通过脱离高温环境、物理降温、补液治疗、药物治疗、器官功能支持等方式治疗。热射病通常由高温高湿环境、高强度体力活动、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汗腺功能障碍、基础疾病等因素引起。
1、脱离高温环境
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或脱去多余衣物。避免继续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加重病情。若在户外发生热射病,可使用遮阳伞或移动至树荫下。转移过程中注意避免剧烈搬动患者,保持平稳体位。
2、物理降温
采用冰袋敷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或用湿冷毛巾擦拭全身。可配合使用电风扇或空调加速散热。禁止使用酒精擦拭,避免皮肤吸收导致不良反应。体温降至38℃左右时应暂停强效降温措施。
3、补液治疗
清醒患者可少量多次饮用含电解质的清凉饮品。严重脱水者需建立静脉通道,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或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补液速度需根据患者心肺功能调整,避免过快导致心力衰竭。
4、药物治疗
针对抽搐可静脉注射地西泮注射液,控制躁动可使用盐酸氯丙嗪注射液。存在脑水肿时需静脉滴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疗监护下使用,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5、器官功能支持
出现呼吸衰竭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肾功能衰竭需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心肌损伤者需心电监护并给予营养心肌药物。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需转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综合救治。
预防热射病需避免高温时段户外活动,外出时佩戴遮阳帽并使用防晒霜。工作场所应加强通风降温,合理安排工间休息。日常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多吃西瓜、黄瓜等富含水分的蔬果。有慢性疾病者夏季更需注意防暑降温,出现头晕、恶心等中暑先兆时应立即休息。若发现他人意识模糊、体温过高,须第一时间呼叫急救并开始降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