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小脑萎缩挂水有用吗

| 1人回答 | 56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脑萎缩挂水有用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邵自强
邵自强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小脑萎缩挂水一般没有直接治疗作用,但可辅助缓解部分症状。小脑萎缩属于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需结合病因采取综合治疗。

小脑萎缩患者挂水主要用于纠正脱水或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对于因感染、代谢异常等诱发的急性症状,静脉补液可帮助稳定内环境。部分患者合并吞咽困难时,短期静脉营养支持有助于维持基本需求。但单纯挂水无法延缓小脑萎缩的病理进展,也不能改善共济失调、言语不清等核心症状。

少数情况下,若小脑萎缩由特定代谢性疾病引起,如维生素B12缺乏症,针对性静脉补充维生素B12可能有一定效果。对于遗传性或变性病导致的小脑萎缩,挂水仅作为对症支持手段,需配合神经营养药物、康复训练等综合干预。

小脑萎缩患者日常需注重平衡训练与语言康复,避免跌倒受伤。饮食应保证营养均衡,吞咽困难者可选择糊状食物。建议定期神经科随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切勿自行使用静脉药物。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脑出血水肿期的危险性是几天

脑出血水肿期的危险性主要集中在发病后的3-7天。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会逐渐出现水肿,导致颅内压升高,可能引发脑疝、意识障碍等严重后果。水肿高峰期通常在出血后48-72小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减轻,但水肿完全消退可能需要1-2周。水肿期的危险性主要体现在颅内压升高对脑组织的压迫,可能造成神经功能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1、水肿高峰期:脑出血后48-72小时是水肿最严重的阶段,此时颅内压迅速升高,可能导致脑组织移位,引发脑疝。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降颅压治疗,如使用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6-8小时一次。 2、颅内压升高:水肿期颅内压升高是主要危险因素,可能压迫脑干等重要结构,导致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异常。患者需保持头部抬高30度,避免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以减少颅内压波动。医生可能使用呋塞米注射液20mg,静脉注射,每日1-2次辅助降颅压。 3、神经功能损伤:水肿压迫脑组织可能造成局部神经功能损伤,如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等。患者需在病情稳定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如被动关节活动、语言训练等,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同时,医生可能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保护神经细胞。 4、脑疝风险:水肿严重时,脑组织可能发生移位,导致脑疝,危及生命。患者需密切观察瞳孔变化及意识状态,如出现瞳孔不等大、意识丧失等脑疝征兆,需立即进行紧急手术,如去骨瓣减压术或脑室引流术,以缓解颅内压。 5、水肿消退期:水肿通常在1-2周内逐渐消退,但部分患者可能持续更长时间。水肿消退后,患者仍需注意避免剧烈活动,保持情绪稳定,定期复查头颅CT或MRI,监测病情变化。医生可能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如逐步减少降颅压药物的使用。 脑出血水肿期的护理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盐、高脂肪食物,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鱼类等。患者需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深呼吸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家属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