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5次阅读
结肠腺瘤通常不会自行消失,但极少数体积较小的腺瘤可能在随访过程中缩小或消退。结肠腺瘤是结肠黏膜上皮的良性肿瘤,可能与遗传、饮食习惯、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建议定期复查肠镜并遵医嘱处理。
多数结肠腺瘤会随年龄增长缓慢发展,体积逐渐增大。腺瘤性息肉属于癌前病变,尤其是直径超过10毫米的绒毛状腺瘤或管状绒毛状腺瘤,癌变概率相对较高。肠镜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可同时进行活检或切除。未及时干预的腺瘤可能引起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长期存在可能增加结肠癌风险。
极少数情况下,直径小于5毫米的炎性息肉或增生性息肉可能因肠道环境改善而缩小,这种情况多见于年轻患者或改变高脂饮食后。但此类息肉本身癌变风险极低,仍需通过肠镜确认性质。若发现腺瘤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即使体积小也需积极治疗。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发现腺瘤后根据病理类型制定随访计划。日常需减少红肉及加工食品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补充。避免长期吸烟饮酒,控制体重和血糖水平可降低腺瘤复发风险。术后患者应按医嘱每1-3年复查肠镜,监测新发或复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