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肛肠科

外痔疮该怎么治疗

|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问题描述:
外痔疮该怎么治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明利
张明利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主任医师
外痔疮可通过局部护理、药物治疗、饮食调节、生活习惯改善等方式缓解。外痔疮通常由久坐、便秘、妊娠、肛门静脉曲张、肛门感染等因素引起。
1、局部护理:保持肛门清洁,使用温水坐浴,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坐浴后轻轻擦干,涂抹温和的保湿霜或凡士林,减少摩擦和不适。
2、药物治疗:外用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利多卡因凝胶、痔疮膏等,每日涂抹2-3次,缓解疼痛和炎症。口服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用于缓解疼痛和消炎。
3、饮食调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全谷物、蔬菜、水果,如燕麦、菠菜、苹果等。每日饮水2-3升,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加重痔疮症状。
4、生活习惯改善:避免久坐久站,每隔1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保持规律排便,避免用力排便,排便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减少肛门压力。
5、就医治疗: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如剧烈疼痛、出血不止、肿块增大等,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建议进行硬化剂注射、橡皮圈结扎或手术切除等治疗。
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糙米、菠菜、胡萝卜等,保持大便通畅。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促进血液循环,避免久坐久站。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预防和缓解外痔疮。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得了大肠息肉怎么办

得了大肠息肉可通过结肠镜切除、药物治疗、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大肠息肉通常由遗传因素、饮食习惯、慢性炎症、年龄增长、肥胖等原因引起。 1、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大肠息肉或肠癌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建议这类人群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及早发现并处理息肉。饮食上可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燕麦、全麦面包,减少红肉和加工食品的摄入。 2、饮食习惯: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可能增加大肠息肉的发生风险。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减少油炸食品和高糖食物的摄入,有助于降低息肉复发的可能性。 3、慢性炎症: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的人群,更容易发生大肠息肉。控制炎症是关键,可使用美沙拉嗪片500mg,每日3次或泼尼松片5mg,每日1次等药物,同时定期复查结肠镜。 4、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肠息肉的发生率逐渐升高。50岁以上的人群应每5-10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及早发现并处理息肉。日常饮食中可增加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蓝莓、菠菜,有助于保护肠道健康。 5、肥胖:肥胖人群的大肠息肉发生率较高。通过控制体重、增加运动量,如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降低息肉的发生风险。饮食上可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增加蛋白质和纤维的摄入。 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燕麦、全麦面包,减少红肉和加工食品的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降低息肉的发生风险。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及早发现并处理息肉,是预防大肠息肉复发的重要措施。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