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2次阅读
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起源于乳腺纤维上皮组织的交界性肿瘤,病理学特征表现为叶状结构增生,临床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种类型。
1、发病机制
乳腺叶状肿瘤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激素水平异常、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雌激素受体阳性表达较为常见,部分病例存在MED12基因突变。肿瘤由增生的间质细胞和腺上皮共同构成,间质细胞过度增殖形成特征性的叶状结构。
2、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为单侧乳房无痛性肿块,生长速度较快,肿块体积较大时可导致乳房皮肤紧绷发亮。恶性叶状肿瘤可能出现皮肤溃疡或腋窝淋巴结转移。影像学检查可见边界清楚的类圆形阴影,超声显示内部回声不均匀。
3、病理分级
根据间质细胞异型性、核分裂像数量及浸润情况分为三级。良性叶状肿瘤间质细胞轻度增生,核分裂像少于4个/10HPF;交界性肿瘤核分裂像5-9个/10HPF;恶性叶状肿瘤核分裂像超过10个/10HPF,可见明显间质过度生长。
4、诊断方法
核心针穿刺活检是首选诊断方式,但准确率有限,最终诊断需依靠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检测CD34、bcl-2等标记物有助于鉴别诊断。需与纤维腺瘤、乳腺肉瘤等疾病进行鉴别,尤其要注意区分恶性叶状肿瘤与原发性乳腺肉瘤。
5、治疗原则
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良性肿瘤建议扩大切除,恶性肿瘤需行乳房切除术。放疗适用于切缘阳性或复发病例,化疗效果存在争议。术后需长期随访,复发多发生在2-3年内,交界性和恶性叶状肿瘤复发率较高。
确诊乳腺叶状肿瘤后应定期进行乳房自检和影像学复查,术后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出现乳房外形改变或新发肿块应及时就诊,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疾病带来的焦虑情绪。
儿童感冒药过期后不能继续服用。药物过期后可能发生化学变化,导致药效降低或产生有害物质,存在安全隐患。
药物在有效期内经过严格测试,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一旦超过有效期,药物中的活性成分可能分解,无法达到预期治疗效果。部分药物分解后可能生成有毒物质,对儿童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儿童身体代谢能力较弱,对药物不良反应更为敏感,服用过期药物风险更高。
药物储存条件也会影响有效期。高温、潮湿或阳光直射可能加速药物变质。即使药物外观未发生明显变化,内部成分可能已经改变。部分液体类感冒药更容易滋生细菌,过期后服用可能导致消化道感染。
建议家长定期检查家庭药箱,及时清理过期药品。儿童感冒时应使用在有效期内的药物,严格遵医嘱用药。若发现误服过期药物,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观察儿童反应,必要时及时就医。平时应按照药品说明书要求储存药物,避免放置在儿童易接触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