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8次阅读
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主要方法,适用于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手术方式主要有标准三切口玻璃体切割、微创玻璃体切割。
1、手术原理:通过切除混浊或病变的玻璃体,解除对视网膜的牵引,术中可能联合气体或硅油填充。
2、适应病症:玻璃体积血可能与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有关,表现为突然视力下降;视网膜脱离通常伴随闪光感、视野缺损等症状。
3、术前准备:需完善眼部B超、OCT等检查,评估视网膜状态,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控制原发病。
4、术后护理:需保持特定体位帮助视网膜复位,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眼压及视网膜情况。
术后建议补充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等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饮食,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
儿童散瞳后视力暂时下降属于正常现象,主要与睫状肌麻痹、瞳孔调节功能暂时丧失、角膜水肿、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1、睫状肌麻痹散瞳药物会阻断睫状肌收缩功能,导致暂时性调节能力丧失。儿童近距离视物模糊属于药物作用过程,无须特殊处理,6-8小时后可自行恢复。
2、瞳孔调节丧失瞳孔散大会增加球面像差,导致光线散射。建议家长避免让儿童在强光下活动,外出时可佩戴遮阳帽或墨镜进行防护。
3、角膜水肿部分儿童对散瞳药敏感可能引发轻度角膜水肿。家长需观察是否伴随畏光流泪,必要时使用人工泪液缓解不适。
4、个体差异与儿童眼轴长度、屈光状态相关。若24小时后视力仍未恢复,家长需及时带儿童复查排除视网膜病变等特殊情况。
散瞳期间避免剧烈运动,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和叶黄素,恢复期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