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9次阅读
急性胆囊炎即使不痛也需治疗,避免病情恶化或引发并发症。急性胆囊炎是胆囊壁的急性炎症,通常由胆囊结石阻塞胆管或细菌感染引起。
急性胆囊炎患者可能因个体差异、炎症程度较轻或神经敏感性降低而暂时无痛感,但胆囊的病理改变仍在持续。胆囊壁充血水肿、胆汁淤积可能进一步导致胆囊坏死、穿孔或腹腔感染。部分患者伴随低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易被忽视。早期干预可防止胆囊功能丧失或脓毒症等严重情况,药物选择包括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感染治疗,必要时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少数患者存在无症状胆囊炎,影像学检查发现胆囊壁增厚或周围渗出却无疼痛,常见于糖尿病患者或老年人。这类人群痛觉感知迟钝,但胆囊内压力升高和细菌繁殖仍在进展,可能突发坏疽性胆囊炎或败血症。需通过超声或CT明确诊断,即使无症状也建议住院监测,根据病情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等药物,并评估手术指征。
急性胆囊炎患者应严格禁食油腻食物,发作期以流质饮食为主,恢复期逐步增加低脂高纤维食物如燕麦、西蓝花。每日保持适量饮水促进胆汁稀释,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胆囊受压。若出现皮肤黄染、持续发热或腹痛加剧须立即就医,定期复查超声监测胆囊状态,术后患者需遵循医嘱进行伤口护理和消化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