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感染性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降温、补充水分、观察病情、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宝宝感染性发热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环境温度过高、衣物过厚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宝宝的额头、腋下、四肢等部位,帮助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擦拭,以免刺激皮肤。可以给宝宝穿宽松透气的衣物,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2、药物降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每次5-10mg/kg,每4-6小时一次或布洛芬混悬液每次5-10mg/kg,每6-8小时一次进行降温。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以免造成耐药性。
3、补充水分:发热时宝宝容易脱水,需多次少量喂水或母乳。可以给宝宝喝一些温开水、淡盐水或稀释的果汁,帮助补充电解质。
4、观察病情: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食欲、呼吸等情况。如果宝宝出现持续高热、嗜睡、呕吐、腹泻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5、及时就医:如果宝宝发热超过38.5℃且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宝宝感染性发热期间,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如米粥、面条、蔬菜泥等。避免油腻、辛辣、生冷食物。适当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如橙子、苹果等水果。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宝宝着凉。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免疫力。定期测量体温,记录发热情况,便于医生判断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