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泌尿外科

尿不出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55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尿不出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文同
张文同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尿不出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泌尿系统梗阻、膀胱功能障碍、神经系统问题或药物副作用等。针对问题的原因,需要进一步了解病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如药物治疗、手术干预或生活方式的调整。
1、泌尿系统梗阻:常见的物理性障碍
泌尿系统梗阻是导致尿不出的常见原因,如前列腺增生、膀胱结石或尿道狭窄。这些问题会导致尿液无法顺畅排出。以男性为例,前列腺增生影响到尿道,增加排尿困难的风险。对于女性,膀胱下坠可能引起类似问题。
治疗:轻度前列腺增生可口服药物如α受体阻滞剂;严重情况可手术清除增生组织。肾结石引发梗阻,可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经皮肾镜取石术或输尿管镜手术解决。
2、膀胱功能障碍:肌肉问题或过度膨胀
膀胱本身的功能减弱,如膀胱过度膨胀或逼尿肌无力,也会导致尿液难以排出。常见于长期尿潴留、膀胱炎症或膀胱神经受损。
治疗:通过导尿排空膀胱,配合电刺激或生物反馈技术改善肌力,同时建议定期排尿避免过度膨胀。如果是感染性原因,可口服抗生素如磺胺类药物。
3、神经相关问题:神经控制受阻
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如脊髓损伤、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或多发性硬化症,可能妨碍膀胱与大脑的正常联通。患者往往除了尿不出还伴有其他神经系统异常表现。
治疗:对神经病变需进行针对性的诊疗,比如使用药物增强神经传导功能,同时调整生活方式或辅以物理治疗。部分患者需要长期用导尿管辅助排尿。
4、药物或心理问题引发的尿液滞留
部分药物如抗胆碱能药物、抗抑郁药等可能通过抑制膀胱收缩导致尿储留。心理性压力或焦虑也会暂时性导致排尿困难。
建议:如药物引起的问题,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对于心理性因素,建议通过深呼吸练习、行为治疗等放松神经。
尿不出可能由多种病因引起,需结合症状和病史判断并选择科学治疗方案。如果出现急性排尿困难或伴随腹部剧烈胀痛、发热等症状,建议立即前往医院就诊,以免引发膀胱损伤或肾功能受损等更严重后果。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可以降低相关疾病的风险。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尿中上皮细胞偏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尿中上皮细胞偏高可能由泌尿系统感染、肾脏疾病、尿路结石、尿道损伤、尿液污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药物控制、手术干预、日常护理等方式改善。 1、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是尿中上皮细胞偏高的常见原因,感染可能导致尿路上皮细胞脱落增加。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治疗可通过口服抗生素如头孢克肟片500mg/次,每日2次、左氧氟沙星片500mg/次,每日1次等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多饮水促进排尿。 2、肾脏疾病:肾脏疾病如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可能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增加。肾脏疾病通常与免疫异常、感染等因素有关,表现为蛋白尿、水肿等症状。治疗可通过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30mg/次,每日1次、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片50mg/次,每日1次等进行药物控制。 3、尿路结石:尿路结石可能导致尿路上皮细胞机械性损伤,引起上皮细胞脱落增加。尿路结石通常与代谢异常、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因素有关,表现为腰痛、血尿等症状。治疗可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输尿管镜取石术等手术干预,同时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草酸食物摄入。 4、尿道损伤:尿道损伤如尿道插管、尿道外伤等可能导致尿路上皮细胞脱落增加。尿道损伤通常与机械性操作、外伤等因素有关,表现为尿痛、血尿等症状。治疗可通过多饮水、避免剧烈运动等日常护理促进损伤修复,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5、尿液污染:尿液样本采集不当可能导致尿液污染,如女性阴道分泌物混入尿液。尿液污染通常与采集方法不规范、个人卫生习惯等因素有关。建议采集尿液时注意清洁外阴,使用中段尿进行检测,避免样本污染影响结果。 日常饮食中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增强免疫力;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