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 中医保健

八个月宝宝呕吐怎么办

| 1人回答 | 38次阅读

问题描述:
八个月宝宝呕吐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志新
王志新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八个月宝宝呕吐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补充水分、腹部按摩、调整饮食结构、遵医嘱用药等方式缓解。呕吐通常由喂养不当、胃肠功能紊乱、食物过敏、胃肠炎、肠套叠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方式

喂养过快或过量可能导致宝宝呕吐。建议家长采用少量多次的喂养方式,每次喂奶量控制在90-120毫升,喂奶后竖抱拍嗝10-15分钟。避免在宝宝哭闹时喂食,喂奶时保持45度角倾斜姿势。奶嘴孔大小要合适,防止吸入过多空气。

2、补充水分

频繁呕吐易导致脱水,家长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可每10-15分钟喂5-10毫升温开水或专用补液溶液。观察宝宝尿量,若4-6小时无排尿需就医。补充水分时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可使用滴管或小勺缓慢喂服。

3、腹部按摩

顺时针轻柔按摩宝宝腹部有助于缓解胃肠不适。家长洗净双手后,用指腹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画圈,力度以皮肤微微凹陷为宜,每次3-5分钟。按摩前可涂抹少量婴儿润肤油,避开进食后1小时内进行。若宝宝哭闹抗拒应立即停止。

4、调整饮食结构

暂停添加新辅食,改为易消化的米糊、米汤等流质食物。已添加的辅食需逐一排查过敏原,避免高脂、高糖、高纤维食物。母乳喂养母亲应忌口辛辣刺激食物。症状缓解后,从单一食材开始逐步恢复辅食添加,每种新食物观察3天无异常再添加下一种。

5、遵医嘱用药

细菌性胃肠炎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口服补液盐散等药物。病毒性感染以对症治疗为主,发热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滴剂。肠套叠等急腹症需立即就医,禁止自行用药。所有药物必须严格按医嘱剂量使用,不可随意增减。

家长需密切观察宝宝精神状态、呕吐物性状及次数。保持宝宝口腔清洁,呕吐后用小勺喂少量温水漱口。睡眠时采取侧卧位防止误吸,准备干净衣物及时更换。记录呕吐时间、量与伴随症状,就诊时向医生详细说明。日常注意奶具消毒,避免生冷食物,建立规律作息。若呕吐伴随高热、血便、意识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信号有哪些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信号包括情绪波动、行为异常、学业下滑、社交退缩、身体不适。这些信号可能提示学生正面临心理压力或困扰,需要及时关注和干预。 1、情绪波动:学生可能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如突然的愤怒、哭泣或焦虑。这些情绪波动可能与家庭矛盾、学业压力或同伴关系紧张有关。家长和教师应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内心感受,必要时寻求心理辅导。 2、行为异常:学生可能出现反常行为,如逃学、打架、自残等。这些行为可能是心理危机的表现,反映了学生对压力的应对方式。家长和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变化,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3、学业下滑:学生成绩突然下降,可能是心理危机的信号之一。学业压力过大、家庭变故或同伴欺凌等因素可能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力下降。家长和教师应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必要时提供学业辅导。 4、社交退缩:学生可能表现出不愿意与人交往,孤立自己。社交退缩可能与自卑、焦虑或抑郁等心理问题有关。家长和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增强其社交信心,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 5、身体不适:学生可能频繁出现头痛、腹痛、失眠等身体不适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是心理压力在身体上的表现,反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家长和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帮助其缓解压力,必要时进行医学检查。 中小学生的心理危机信号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共同关注。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和良好的护理,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家长和教师应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内心需求,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