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3次阅读
艾滋病毒无法在碘伏中存活。碘伏作为常用消毒剂,能有效灭活包括艾滋病毒在内的多种病原体,其作用机制主要与氧化破坏病毒包膜、干扰蛋白质结构、阻断核酸复制以及快速杀灭游离病毒有关。
碘伏中的游离碘可氧化病毒脂质包膜,导致艾滋病毒失去感染细胞的能力。日常接触污染物时使用0.5%碘伏溶液擦拭即可达到消毒效果。
碘伏能使病毒表面gp120蛋白变性,阻断其与宿主细胞CD4受体的结合。医疗机构处理艾滋病毒污染器械常用10%碘伏浸泡10分钟。
碘伏渗透入病毒核心后,可破坏HIV的RNA基因组,使其丧失复制能力。皮肤破损暴露后可用聚维酮碘溶液紧急冲洗。
实验显示碘伏在30秒内即可灭活体液中的艾滋病毒。接触疑似污染物品后应及时用碘伏棉球消毒接触部位。
日常防护中应注意碘伏对黏膜的刺激性,处理血液等体液时需配合手套等物理屏障措施,发生高危暴露后须立即就医进行阻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