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1次阅读
发热患者服用退烧药后出汗属于正常药物反应,可通过补充水分、调节室温、擦拭汗液、观察体温等方式处理。
1、补充水分出汗会导致体液流失,建议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避免脱水。
2、调节室温保持环境温度在24-26摄氏度,避免直吹冷风,出汗后及时更换干燥衣物。
3、擦拭汗液用温水毛巾擦拭颈部、腋窝等出汗部位,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受凉。
4、观察体温用药后每2小时测量体温,若持续高热或出现嗜睡、抽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退热期间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蔬菜汤等,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身体负担。
手脚凉身上热的发烧可能由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感染性疾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
1、风寒感冒:风寒侵袭导致体表毛孔闭合,热量无法散发,表现为手脚凉、身上热、无汗。可选用风寒感冒颗粒、荆防颗粒等药物,配合生姜红糖水发汗解表。
2、风热感冒:风热邪气侵袭导致体内热量积聚,表现为手脚凉但身体燥热、有汗。可选用银翘解毒片、双黄连口服液等清热解毒药物。
3、感染性疾病: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可能出现四肢末梢循环不良。需明确感染源后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如阿莫西林、奥司他韦等。
4、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导致肢体远端血管收缩异常。可进行中医调理或服用谷维素等调节神经药物,配合温水泡脚改善循环。
持续发热超过三天或体温超过38.5℃应及时就医,发热期间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度保暖加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