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应该如何护理

|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问题描述: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应该如何护理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勋
李勋 河南省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
巨细胞病毒感染是由人类巨细胞病毒所引起,在护理过程中,应该注意观察患儿的饮食情况、皮下脂肪厚度情况以及体重增长情况,采取合理的饮食。对于孕妇巨细胞病毒血清学检查呈阳性者,应尽量不使用母乳喂养。黄疸是本病的主要症状,要密切观察患儿巩膜和皮肤的黄染程度以及持续时间,注意皮肤护理,及时剪指甲,戴婴儿手套,以免抓破皮肤加重感染。由于感染导致肝功能受损,维生素k依赖性的凝血因子合成不足或者缺乏,容易导致出血,所以要观察患儿有无出血情况。另外,由于巨细胞病毒感染,可以导致胆管堵塞,因此,要注意观察大小便的颜色和量的变化。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新生儿溶血分为哪三类

新生儿溶血主要分为ABO血型不合溶血病、Rh血型不合溶血病以及其他血型系统不合溶血病三类。

1、ABO血型不合溶血病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是新生儿溶血中最常见的类型,主要发生在母亲为O型血而新生儿为A型或B型血的情况下。母亲体内产生的抗A或抗B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与胎儿红细胞表面的A或B抗原结合,导致红细胞破坏。该病症状通常较轻,表现为轻度黄疸、贫血,少数可能出现肝脾肿大。治疗以蓝光照射为主,严重时需输注O型洗涤红细胞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2、Rh血型不合溶血病

Rh血型不合溶血病多发生于Rh阴性母亲怀有Rh阳性胎儿时,尤其在第二次妊娠中风险显著增加。母体产生的抗D抗体通过胎盘攻击胎儿红细胞,可引起严重溶血。临床表现包括进行性加重的黄疸、贫血、水肿甚至胎儿宫内死亡。预防措施包括Rh阴性孕妇在分娩后72小时内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治疗需采用换血疗法、强光疗及白蛋白输注等综合措施。

3、其他血型系统不合溶血病

其他血型系统不合溶血病涉及MN、Kell、Duffy等次要血型系统抗原不合,临床较为罕见但可能导致中重度溶血。症状与ABO或Rh溶血相似但个体差异较大,诊断需依赖特异性抗体筛查。治疗原则根据溶血程度而定,轻症观察随访,中重度病例需参照Rh溶血方案干预,部分特殊类型可能需血浆置换或免疫抑制剂治疗。

新生儿溶血病的日常护理需密切监测黄疸指数变化,保持充足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避免使用可能加重溶血的药物。家长应定期随访血常规和网织红细胞计数,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及吃奶情况,发现皮肤黄染加重、嗜睡或拒奶等异常及时就医。母乳喂养母亲在医生指导下可继续哺乳,但严重溶血时需暂停母乳并改用配方奶喂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