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4次阅读
小儿麻痹症症状主要有发热、肢体疼痛、肌肉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肢体瘫痪等。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1、发热
发热是小儿麻痹症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体温通常在38-39摄氏度之间,可能伴有头痛、咽痛等类似感冒的表现。发热一般持续1-3天,随后体温可暂时恢复正常。家长需注意观察儿童体温变化,适当补充水分,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退热药物。
2、肢体疼痛
肢体疼痛多出现在发热消退后1-2天,主要表现为颈部、背部及四肢肌肉疼痛,儿童可能拒绝活动或触摸患肢。这种疼痛与病毒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有关。家长应让患儿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栓、塞来昔布胶囊等缓解疼痛。
3、肌肉无力
肌肉无力通常在发病后2-3天出现,多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发展。患儿可能出现行走困难、站立不稳等症状。这种症状是由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受损导致相应肌肉失去神经支配所致。家长需帮助患儿保持舒适体位,防止跌倒,并及时就医评估病情。
4、腱反射减弱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是神经系统受损的典型表现,医生检查时可发现膝跳反射、跟腱反射等深反射明显减弱。这种情况提示脊髓灰质炎病毒已造成运动神经元损伤。家长需配合医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明确病变程度。
5、肢体瘫痪
肢体瘫痪是小儿麻痹症最严重的症状,多发生在发热后7-10天。瘫痪多为不对称性,以下肢多见,严重者可累及呼吸肌导致呼吸困难。瘫痪程度与病毒损伤范围有关,部分患儿可能遗留永久性残疾。家长应立即送医治疗,必要时需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小儿麻痹症患儿应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恢复期可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训练,促进肌肉功能恢复。家长需按时带患儿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这是预防该病最有效的方法。如发现患儿出现发热、肢体无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