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休克醒后仍可能存在危险,需根据原发病因及器官损伤程度综合评估。休克复苏后的风险主要与多器官功能障碍、感染风险、原发病进展等因素相关。
休克后即使意识恢复,机体仍处于病理生理紊乱状态。由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可能发生迟发性功能障碍,表现为心律失常、认知减退或尿量减少。部分患者因微循环障碍持续存在,可能出现血压波动、乳酸升高等灌注不足表现。感染性休克患者因免疫抑制易继发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需密切监测体温及炎症指标。若原发病未彻底控制如大出血未止、心梗未血运重建,休克可能再次发生。
特殊情况下风险显著增加。高龄患者因器官代偿能力差更易出现序贯性器官衰竭。休克持续时间超过6小时者,细胞凋亡程度加重导致恢复期延长。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如肝硬化、慢性肾病者,代谢废物清除能力下降会加剧内环境紊乱。儿童因血容量储备少,休克后易出现反复循环不稳定。
休克复苏后应持续心电监护至少24-48小时,定期检测血气、乳酸及器官功能指标。建议保持静脉通路通畅,床头备急救药品。清醒后逐步恢复饮食时优先选择易消化食物,分次少量补充蛋白质与维生素。康复期避免剧烈活动,可进行床上踝泵运动预防血栓。出现精神萎靡、尿量骤减或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