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6次阅读
肝穿刺通常在疑似肝炎、肝硬化、肝脏肿瘤、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等情况下进行,具体指征主要有诊断不明肝病、评估肝纤维化程度、明确占位性病变性质、监测治疗效果。
1、诊断不明肝病当血液检查或影像学无法明确病因时,肝穿刺可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帮助鉴别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2、评估肝纤维化通过肝组织病理学分级可准确判断慢性肝病患者的纤维化程度,为制定抗纤维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3、明确肝脏占位对超声或CT发现的肝脏肿块进行穿刺活检,可鉴别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肿瘤、血管瘤等不同性质病变。
4、监测治疗效果部分慢性肝病患者需通过重复肝穿刺评估抗病毒或抗纤维化药物的疗效,指导后续治疗调整。
肝穿刺属于有创检查,术前需完善凝血功能评估,术后应卧床观察6小时并监测生命体征,避免剧烈运动24小时。
晚期肝硬化通常难以完全治愈,但可通过肝移植、药物治疗、并发症管理和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延缓病情进展。治疗方案需根据肝功能代偿程度、并发症严重程度等因素综合制定。
1、肝移植终末期肝硬化患者可考虑肝移植手术,这是目前唯一可能实现治愈的方式。手术需评估供体匹配度、患者全身状况及术后抗排斥治疗风险。
2、药物治疗使用熊去氧胆酸、普萘洛尔等药物可改善胆汁淤积和门脉高压。需配合利尿剂、乳果糖等控制腹水、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3、并发症管理针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需进行套扎或硬化治疗,自发性腹膜炎需及时使用抗生素,肝肾综合征需血液净化支持。
4、营养支持需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2-1.5克优质蛋白摄入,限制钠盐每日不超过2克,补充支链氨基酸制剂改善营养状况。
患者应严格戒酒并定期监测肝功能,出现呕血、意识障碍等急症需立即就医,日常饮食建议选择易消化的低脂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