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血液内科

B型血RH阴性是怎么来的

|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问题描述:
B型血RH阴性是怎么来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范芸
范芸 北京医院 主任医师

B型血RH阴性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属于稀有血型,其形成与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的基因组合有关。

1、遗传机制

B型血RH阴性由父母双方的血型基因共同决定。ABO血型系统中,B型血由B基因控制;RH血型系统中,阴性由两条隐性d基因决定。当个体从父母处继承B基因和两条d基因时,即表现为B型RH阴性血型。

2、基因组合

父母若均为B型RH阴性,子女必然为B型RH阴性。若父母一方为B型RH阳性(携带隐性d基因),另一方为B型RH阴性,子女有概率继承该血型。基因重组时,B基因与d基因的随机分配是形成该血型的关键。

3、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表面抗原分为A、B、AB、O型,RH系统则根据D抗原存在与否分为阳性或阴性。B型RH阴性同时满足红细胞携带B抗原且缺失D抗原的条件,属于独立遗传的两套系统共同作用结果。

4、种族分布

该血型在亚洲人群中的概率较低,白种人中出现概率略高。全球范围内,RH阴性血型约占15%,而B型RH阴性更为罕见,具体分布与地域和种族基因库差异相关。

5、临床意义

B型RH阴性个体输血时须匹配同型血液,女性妊娠期间可能发生RH溶血风险。建议此类人群主动登记稀有血型信息,定期参与无偿献血以扩充血库储备,就医时需提前告知医护人员血型特殊性。

B型RH阴性人群日常无须特殊护理,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的创伤性出血。建议随身携带血型标识卡,女性计划怀孕前需进行RH抗体筛查。若需手术或输血,应提前与血站沟通备血事宜,必要时可联系稀有血型互助组织获取支持。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再障贫血移植后皮肤会变黑吗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移植后可能出现皮肤色素沉着,但并非所有人都会出现这种情况。皮肤变黑可能与移植后药物反应、免疫调节异常或铁过载等因素有关。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部分患者会因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软胶囊、他克莫司胶囊等药物导致皮肤黑色素沉积,表现为面部或全身皮肤颜色加深。这类药物可能刺激黑色素细胞活性,通常停药后色素沉着会逐渐减轻。移植后长期输血治疗可能引发继发性血色病,体内铁沉积可导致皮肤呈青灰色,需通过铁螯合剂如地拉罗司分散片进行祛铁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移植后常见并发症,皮肤受累时可出现色素异常、硬化或苔藓样变,需使用醋酸泼尼松片联合免疫调节治疗。

少数患者可能因预处理方案中的大剂量化疗药物引发皮肤毒性反应,表现为局部或弥漫性色素沉着。紫外线暴露、内分泌紊乱或微量元素代谢异常也可能参与皮肤颜色变化过程。移植后患者皮肤屏障功能较弱,应避免日光直射,使用物理防晒措施,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刺激。

建议移植后定期监测血清铁蛋白、肝功能等指标,发现皮肤异常变化时及时就医评估。日常护理需保持皮肤清洁湿润,沐浴时水温不宜过高,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护用品。饮食上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深色蔬菜,有助于改善皮肤代谢状态。若色素沉着持续加重或伴随瘙痒、脱屑等症状,需皮肤科会诊排除其他皮肤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