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9次阅读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硬结、低热等反应,属于正常免疫反应,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异常反应主要包括淋巴结肿大、化脓性溃疡、持续高热等。
1. 局部反应接种部位2-4周出现直径5-10毫米红肿硬结,可能伴随轻微脓疱,此为疫苗诱导的免疫反应。家长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或涂抹药物。
2. 全身反应少数婴儿可能出现37.5-38.5℃低热,持续1-2天可自行消退。建议家长加强体温监测,适当增加哺乳频次促进代谢。
3. 淋巴结肿大腋下或锁骨上淋巴结直径超过1厘米时,可能与疫苗菌株局部扩散有关。需就医排除细菌感染,必要时进行超声检查。
4. 异常溃疡接种处出现超过10毫米的深部溃疡或3个月未愈,需警惕接种技术不当或免疫缺陷。应采集分泌物进行结核菌培养确认。
接种后2-3天避免沐浴,发现接种侧腋下淋巴结持续肿大、体温超过38.5℃或精神萎靡时,应立即至儿科或感染科就诊。
新生儿败血症主要由母婴垂直感染、皮肤黏膜破损、医疗器械污染、免疫功能缺陷等原因引起,需通过抗生素治疗、支持疗法等方式干预。
1. 母婴垂直感染:母亲产道B族链球菌或大肠杆菌感染可经胎盘或分娩传播给新生儿。表现为呼吸急促、喂养困难,需使用青霉素类或头孢三代抗生素治疗。
2. 皮肤黏膜破损:脐部护理不当或皮肤擦伤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入侵。可能出现脐周红肿、脓性分泌物,需局部消毒并静脉注射苯唑西林等药物。
3. 医疗器械污染:气管插管或留置导管操作中引入肺炎克雷伯菌等病原体。常伴发热、血象异常,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美罗培南等广谱抗生素。
4. 免疫功能缺陷:早产儿IgG水平低下易发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需输注免疫球蛋白联合万古霉素治疗,同时进行生命体征监护。
家长需每日监测体温并严格无菌操作喂养,出现嗜睡或黄疸加重应立即就医。提倡母乳喂养以增强新生儿被动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