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肛肠科

慢性肠炎怎么调理

| 1人回答 | 55次阅读

问题描述:
慢性肠炎怎么调理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慢性肠炎可通过饮食调整、补充益生菌、药物治疗、中医调理、生活方式改善等方式调理。慢性肠炎通常由肠道菌群失衡、感染、免疫异常、饮食刺激、精神压力等因素引起。

1、饮食调整

慢性肠炎患者应选择低脂、低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避免辛辣、油腻、生冷及高纤维食物,减少肠道刺激。可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急性发作期建议短期采用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2、补充益生菌

肠道菌群失衡是慢性肠炎常见诱因,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益生菌有助于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改善腹泻、腹胀等症状。需注意益生菌与抗生素需间隔2小时服用。

3、药物治疗

针对感染性肠炎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蒙脱石散等药物。免疫调节型肠炎可能需要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腹痛明显者可短期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缓解痉挛。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慢性肠炎多属脾虚湿困,可选用参苓白术散、补脾益肠丸等中成药。艾灸足三里、神阙等穴位有助于健脾止泻。中药灌肠疗法对部分溃疡性肠炎患者有一定效果。需由专业中医师辨证施治。

5、生活方式改善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肠道蠕动。管理情绪压力,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放松。戒烟限酒,减少对肠黏膜的刺激。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

慢性肠炎患者需长期坚持调理,定期复查肠镜。日常记录饮食与症状关系,避免诱发因素。急性加重或出现便血、消瘦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焦虑情绪影响肠道功能。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预防营养不良。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肠道感染复发。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直肠尿道瘘修补术

直肠尿道瘘修补术是治疗直肠与尿道异常连通的手术方式,适用于反复泌尿系统感染、粪尿混合等症状患者。手术方式主要有经会阴修补术、经腹修补术两种,需根据瘘管位置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

经会阴修补术适用于低位直肠尿道瘘,手术创伤较小,恢复较快。医生会在会阴部做切口,分离瘘管后分别修补直肠和尿道缺损,术后需留置导尿管和肛管。经腹修补术适用于高位或复杂瘘管,需开腹分离直肠与尿道,修补后可能需临时结肠造口以减少感染风险。两种手术均需严格术前准备,包括肠道清洁和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可能出现尿失禁、吻合口漏等并发症,需密切观察引流液性质和体温变化。

术后需保持会阴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和久坐。饮食应从流质逐步过渡到低渣饮食,减少排便对创面的刺激。定期复查尿道造影和直肠指检,评估愈合情况。出现发热、肛门疼痛或尿液带粪需及时就医。长期随访需关注排尿功能和排便控制能力,必要时进行盆底肌训练或生物反馈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