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血液内科

血友病便血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42次阅读

问题描述:
血友病便血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书信
张书信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主任医师

血友病便血可能与凝血功能障碍、消化道溃疡、痔疮、肠道血管畸形、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排便带血、黑便、腹痛等症状。血友病患者可通过局部止血、补充凝血因子、内镜治疗、调整用药、手术干预等方式缓解症状。

1、凝血功能障碍

血友病属于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疾病,患者因凝血因子VIII或IX活性不足导致凝血功能异常。轻微肠道黏膜损伤即可引发持续渗血,血液与粪便混合形成暗红色血便。需定期输注人凝血因子VIII冻干粉针、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IX等替代治疗,急性出血时可使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止血。

2、消化道溃疡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诱发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面出血经肠道消化后形成柏油样黑便。患者可能伴随上腹灼痛、反酸等症状。需停用损伤胃肠黏膜药物,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胶体果胶铋胶囊保护黏膜,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需加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根除治疗。

3、痔疮出血

血友病患者因排便用力或久坐易发生痔静脉丛破裂,表现为便后滴鲜血或厕纸染血,血液不与粪便混合。需避免久蹲用力,局部使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缓解症状,严重者可考虑硬化剂注射治疗。

4、肠道血管畸形

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或获得性血管扩张可能导致肠道黏膜下血管破裂,出血量较大时可出现鲜红色血便。血管造影可明确病变位置,内镜下钛夹止血或氩离子凝固术能有效控制出血,必要时需手术切除病变肠段。

5、药物副作用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可能加重凝血障碍,诱发消化道黏膜弥漫性渗血。需评估用药必要性,必要时更换为氯吡格雷片等对胃肠刺激较小的药物,同时配合硫糖铝混悬凝胶保护黏膜。

血友病患者出现便血时需立即卧床休息,禁食坚硬刺激性食物,记录出血量及粪便性状。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定期监测凝血功能,随身携带疾病说明卡。建议选择软质易消化饮食如米粥、蒸蛋等,烹饪时彻底去除食物骨刺。任何出血事件均需及时就医,不可自行服用止血药物或调整凝血因子用量。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刚出生的婴儿受风了会怎么样

刚出生的婴儿受风后可能出现鼻塞、打喷嚏、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新生儿肺炎或呼吸道感染。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需特别注意防风保暖。

受风后常见症状为鼻黏膜充血导致呼吸不畅,表现为吃奶时哭闹、睡眠不安。部分婴儿会出现短暂体温波动,但通常不超过38℃。若未及时处理,冷空气刺激可能诱发喉部痉挛,出现声音嘶哑或呛奶现象。环境温度骤变易使新生儿皮肤出现大理石样花纹,这是毛细血管收缩的生理反应。多数情况下通过增加衣物、调节室温至24-26℃可缓解。

当持续暴露于冷风环境,可能发展为病理状态。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受损后,细菌或病毒易侵入下呼吸道,引发支气管炎特征性表现为呼吸频率超过60次/分、胸骨上窝凹陷。严重者可能出现拒奶、嗜睡等全身症状,此时需警惕新生儿败血症风险。早产儿或低体重儿更易出现硬肿症,表现为皮下脂肪硬化伴体温不升。

建议家长每日检查婴儿后颈温,保持尿布区干燥温暖。哺乳时用包被遮挡风口,外出使用防风材质的婴儿车罩。发现呼吸急促、持续发热或皮肤发花时,应立即就医排查新生儿肺炎或化脓性脑膜炎。平时可进行袋鼠式护理增强婴儿体温调节能力,洗澡水温维持在38-40℃并缩短清洗时间。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