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9次阅读
手臂骨折的症状主要有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畸形和骨擦音或骨擦感。手臂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等因素引起,表现为患处明显压痛、皮下淤血、关节功能障碍等。
1、局部疼痛
骨折后患处会出现持续性锐痛,尤其在移动或触碰时加剧。疼痛源于骨膜神经末梢受刺激和周围软组织损伤,可能伴随肌肉痉挛。患者常因疼痛拒绝活动患肢,需及时固定并就医检查。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药物缓解疼痛。
2、肿胀
骨折部位因血管破裂和炎症反应会出现快速肿胀,皮肤发红发热,严重时形成张力性水疱。肿胀通常在伤后24-48小时达到高峰,需抬高患肢并冰敷以减少渗出。若肿胀持续加重可能提示血管神经损伤,需紧急处理。可配合医生使用七叶皂苷钠片、地奥司明片等改善局部循环。
3、活动受限
骨折导致骨骼连续性中断,使手臂无法完成正常屈伸、旋转等动作。患者可能出现异常关节活动或假关节现象,轻微活动即可引发剧烈疼痛。需用夹板或支具临时固定,避免二次损伤。后期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渐进式功能锻炼。
4、畸形
完全性骨折可能出现肢体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形,肉眼可见异常隆起或凹陷。开放性骨折时断端可能刺破皮肤。发现畸形时禁止自行复位,应立即用硬板固定后送医。医生可能采用手法复位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恢复骨骼解剖结构。
5、骨擦音或骨擦感
移动患肢时骨折断端相互摩擦会产生骨擦音,触诊时有骨擦感,此为骨折特征性表现。但检查可能加重损伤,非专业人员不应刻意测试。该症状多见于粉碎性骨折,需通过X线或CT明确骨折类型和移位程度。
手臂骨折后应保持患肢制动,用三角巾悬吊保护,避免负重活动。饮食需增加富含钙质的牛奶、豆腐、深绿色蔬菜,以及富含维生素D的鱼类、蛋黄等食物促进骨骼愈合。康复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握力球训练、关节活动度练习等物理治疗,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若出现手指麻木、皮肤苍白等缺血表现需立即就诊。
颅骨骨折后一般需要7-14天才能洗头,具体时间需根据骨折类型、愈合情况及医生评估决定。
颅骨骨折后洗头时间主要受骨折严重程度影响。线性骨折未合并头皮损伤时,伤口愈合后7天可轻柔清洗,水温保持37-40摄氏度,避免抓挠结痂部位。凹陷性骨折或开放性骨折需延长至14天以上,待影像学确认骨片稳定、伤口完全愈合后再清洁。洗头时应采用无菌生理盐水或医用消毒液冲洗,禁用含酒精或刺激性成分的洗护产品。清洁过程中须保持头部固定,避免低头、旋转等动作,防止骨折移位。若留置引流管或外固定装置,需由医护人员进行专业护理。
颅骨骨折恢复期间应保持头部干燥清洁,定期更换敷料。日常避免剧烈运动、碰撞头部,睡眠时使用软枕保护骨折部位。饮食需增加富含钙质和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鱼肉,促进骨骼修复。出现头痛加重、渗液、发热等感染征兆时须立即就医。术后随访需按时进行CT复查,医生确认骨痂形成稳定后方可恢复正常清洁频率。